第五届甘州区道德模范候选人选公示
根据《中共甘州区委办公室甘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第五届甘州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全区各乡镇、街道、部门通过组织评选,共向区文明委推荐道德模范人选90名。区文明办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对所报全部人选的事迹材料严格把关并逐一进行了审核筛选,确保推荐评选工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经过基层评选推荐、事迹材料审核、广泛征求意见、实地复核走访、区文明委成员单位审核等程序,从中产生杜国宏等15人为第五届甘州区道德模范候选人选,现面向全区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公示时间:2019年9月4日—9月10日(共5个工作日)。
在此期间,每天8:30—18:00欢迎来人、来信、来电话反映公示人选的情况。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便于调查核实,反映情况时须告知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不接受匿名来电、来信。
受理部门:甘州区文明办(滨河新区区政府办公楼818室)
电 话:8241858 13830670008 13993655785
附件:第五届甘州区道德模范候选人选主要事迹
甘州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9月4日
第五届甘州区道德模范候选人主要事迹
(排名不分先后)
一、助人为乐模范(2人)
1.杜国宏,男,1979年6月出生,万家便民市场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国宏是一个善良、有大爱的人,在不断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饮水思源,他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1998年至今,他先后向“希望工程”、下岗职工、城镇社区和各类重大自然灾害中的受灾群众,以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60多万元,吸纳社会待业青年和下岗职工及农牧村富裕劳动力340多人(次),使60多人重新走上就业致富之路,现运营企业合计带动创业近300户,就业总人员达1400余人。近年来,积极主动参与市、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向中小学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捐资8万余元,捐助书包、羽绒服196份,为全区500余名环卫工发放价值4.8万元慰问品。2019年4月为张掖市慈善协会倡导慈善捐款3万元。(西街街道党工委推荐)
2.詹文,男,198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安阳乡郎家城村党支部书记、张掖市金葵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担任党支部书记6年多来,詹文同志始终怀揣着一颗真挚善良的心,诠释着一位共产党员助人为乐的博大胸襟,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张文斌是该村三社群众,身患肝癌,因家贫无法医治,一直在家饱受煎熬,詹文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自掏腰包为其垫支医药费3000元,主动与家人共同发动全村群众和周边亲朋好友帮助筹集医疗费用3万多元;建档立卡户詹发东,得病后无钱看病,他知道后,及时为其讲解精准扶贫医疗报销政策,帮着联系医院,还主动给人家现金1000元;低保户刘得兵,儿子英年早逝、抚养孙子2个、长期患病,他多次到家中和医院进行看望,并给予1500元的资助;低保户方兵,因房屋破旧、修建资金不足,他主动捐助5000元,并协调危旧房资金帮助修建安全住房。他先后在“滴水筹”上帮助83人,累计捐款7300元;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自掏腰包为全村130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累计15.7万元。作为一名企业老总,在公司经营发展的同时还不忘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2017年5月在共青团甘州区委开展的“关爱工程进校园·我为孩子捐本书”的活动中,一次性捐赠图书300套,价值30000元整,为我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安阳乡党委推荐)
二、见义勇为模范(2人)
3.尉英,男,1959年10月出生,上秦镇高升庵村三社村民。2017年6月22日,尉英在家突然听到有人哭喊和呼救,随即他看到邻居闫会兰正顺着盈科干渠二支边跑边喊,渠内有孩子在艰难挣扎。尉英在顺着水流追赶了400多米,立刻跳入渠中抓住了孩子,随后闫会兰也跳进了渠里,但因水流太大、体力消耗过快,两人均无力上岸,继续往下冲了100多米。再往前50米就是落差2米多的闸口,在周边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最后将二人救上了岸。被救上岸的孩子脸色发青,没了呼吸,尉英急用手拍打孩子的背部,孩子终于哭了出来。为确保孩子安全,村民合力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了检查治疗,经过一周的住院观察,孩子康复出院。(上秦镇党委推荐)
4.宋天福,男,195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北街街道王母宫社区居民。2017年11月23日上午8点多,他正在润泉湖公园晨练时听到南湖码头附近有人呼救,他不顾一切赶紧和晨练的老罗跑向出事地点,只看到一个女孩在水里直扑腾,周围已经有几个妇女惊慌失措,时间已来不及他思考,也不容他考虑个人安危,他迅速脱掉衣服,一个箭步跳到岸边的游船上,奋力向落水女孩划去,用棍子把女孩拉到船沿划到岸边,大家一起把女孩抢救上岸,这时120、110救援车赶到了,女孩的家人也来了,落水女孩成功解救脱离了危险。由于天气寒冷,再加上年龄大,一阵折腾后宋天福已是筋疲力尽,气喘吁吁……没有过多的话语,即使再多的语言也无法形容他的伟大壮举,他在平凡中默默地实现着人生的价值!瞬间的选择,源于内心的品质,因为他还是一位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人,经常帮助年龄大的老人提菜、帮助残疾人推车……主动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活动、义务服务、志愿服务和劳动。(北街街道党工委推荐)
三、诚实守信模范(2人)
5.张海龙,男,1987年6月出生,张掖陇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出租车工作7年以来未曾发生一起旅客纠纷和投诉事件,他和蔼的态度,优质的服务,热情的语言,赢得了乘客的一致好评。份内的事他主动做,份外的事他也积极做,在他身上涌现了许多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好多次捡到乘客遗落的手机、物品、钱财等,他都一一保管好,并寻找失主,被张掖安顺出租车有限责任公司评为“诚实守信标兵”。近年来,他以此殊荣为动力,于2018年10月19日注册了名为“张掖陇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旅游公司,在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信誉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不以价格作为竞争手段,而是比质量和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员工本着“完善细节服务,追求上佳品质”之宗旨,精细化管理经营机制,运用先进电脑网络,能够根据游客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旅游线路、准确、及时地完成各种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尽善尽美的旅游服务。(龙渠乡党委推荐)
6.余家祥,男,197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东街街道长沙门社区居民,张掖市小余开锁服务公司总经理。1992年参军,1994年退伍,在部队磨炼的短短两年时间,让余家祥对纪律严明的军旅生活念念不忘。退伍后,他自主创业,从一个人的摊点,发展到现有店面3间,经营场所面积2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00多万元,拓展成为一家锁具开启、配置、维修等综合性服务公司。今年高考前夕,他半夜接到一个电话,一名高三学生父亲打电话称家中的防盗门打不开,家人被反锁家中出不了门,第二天早晨6点半孩子得上学去。余家祥告诉这名父亲,第二天早晨6点他会准时去开门,不会耽误孩子上学。第二天早晨6时许,他准时将该住户家门打开,没有耽误孩子参加高考,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无论寒冬盛夏、刮风下雨他从未失信过,总是能及时赶到解业主燃眉之急。近年来,余家祥在开锁服务过程中与甘州区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19火警救援中心,中国电信114号码百事通,全国开锁专线电话95129等单位实施联动,为全区的老百姓及时实施了开锁服务,多次将危重病人从打不开的门锁中解救送上120的急救车,帮助消防官兵将好多次火灾处置于萌芽小火状态,避免了大的事故和伤亡。同时余家祥积极参加张掖市蓝天公益和孝德公益等社会团体的慈善公益活动,累计捐款10000多元,捐赠衣物若干件,二十多年来,余家祥多次被工商部门评为“诚信经营户”“五星级个体户”,2017年被授予“金张掖能工巧匠”等荣誉称号。(东街街道党工委推荐)
四、敬业奉献模范(5人)
7.巨万栋,男,1970年9月出生,大野口水库管理站站长。1988年,巨万栋被分配到大野口水库站工作,31年他默默坚守在最基层工作岗位,从一名普通测流员成长为今日的水库管理站站长,他见证了大野口水库的发展历程,也守护着下游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自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负责、求实、创业的水利行业精神,以一个水利工作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业务上兢兢业业,按时完成了花寨水利管理所及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多次受到区水务局、花寨水管所的表彰奖励。31年来,每年中的300多天,他都吃在水库、住在水库。有很多次,因为工作很忙,亲人和孩子对他意见很大,常常埋怨、时时唠叨。在多年来,父母得病、孩子考学、亲人住院,他都不能陪在身边。面对父母亲的责备、老婆的怨言、孩子的期盼,他内疚过,自责过,也彷徨过,但在家庭和事业上,他选择了后者,他深知:自己是一名水利工作者,是一名干旱少水地区的水利工作者。(花寨乡党委推荐)
8.王丽娟,女,198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三闸镇零起点幼儿园园长。2006年8月创办三闸镇零起点幼儿园,办园13年来,始终以创办最好的民办幼儿园为目标,通过自身努力多方筹资美化园舍环境,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教职工待遇,至今固定设施设备投资已达到200多万,每间教室都配备办公电脑、MPC学习机、电钢琴、网络电视、班级广播系统、校车电子打卡接送系统、班级视频监控系统等领先的全套电教设施设备,由刚开始的3个班98名幼儿发展到现在6个班200多名幼儿,园内教学秩序井然,社会反映良好。如今,整洁的校园,宽敞的教室,欢乐的童声,已构成三闸镇零起点幼儿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幼儿园在2018年7月被评为张掖市标准化幼儿园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她积极组织学校老师深入困难幼儿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况,用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免除校车接送费用,减轻了困难家庭负担。先后被授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三闸镇党委推荐)
9.张红生,男,1970年1月出生,张掖市第二中学教师。工作29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5年,所带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6年,他爱人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治疗中意外被查出肝癌。当时,孩子正上高二,他又在高三工作,每天起早贪黑,既要照顾孩子上学,又要伺候爱人吃饭、吃药,周末还要陪爱人到兰州化疗。11个月里,他奔忙于家、医院和学校之间,命运总是捉弄人,爱人最终还是离开了他和孩子。尽管那样,他却从未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一直坚持把学生们送进了高考考场。付出总有回报,他所带班的学生在当年高考中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大部分学生都考入了985、211等重点院校。先后荣获市、区级级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甘肃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的荣誉。(区教育局推荐)
10.赵建功,男,198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区图书馆干部。在乡政府项目办工作过的他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赏。到图书馆工作以后,对读者周到细心、热情礼貌,对社会真诚奉献、不计名利,尽职尽责。新书采访,有他汗流浃背的身影;业务更新,有他敢为人先的钻研;阅读推广,有他废寝忘食的奔忙;文创开发,有他孜孜不倦的奉献;总分馆建设的路上,更有他不断创新的脚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一直在默默奉献,同时也带着大家一起干,无论是新书采购的满意度,还是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他心里总是装着读者,为读者着想。繁忙的工作使得他和远在外地的妻儿聚少离多,难免遭家人抱怨,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地奋斗在图书馆事业上。荣获2018年馆员书评第六季征集活动中获三等奖、“书香甘州”全民阅读活动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推荐)
11.李华,男,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他从2006年开始从事法律援助工作至今,致力于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致力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本着对申请法律援助者,热情接待,有询必答的工作理念,坚持对涉及的案件,从快办理,为优化甘州区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他积极带领区法律援助中心创新法律援助新模式,在全区范围内公开遴选援助律师,实现援助服务实质化;积极推动援助开庭庭审观摩,做到法律援助可视化;全力打造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推进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实行“互联网+法律援助”的新模式,运用新时代自媒体,利用微信公共号、甘州法律援助网等多媒体在“全国助残日”“安全生产月”“禁毒宣传月”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有效提高了全区法律援助工作水平,为普通群众提供了必要司法保障。(区司法局推荐)
五、孝老爱亲模范(4人)
12.祁爱国,男,1952年1月出生,党寨镇廿里堡村三社村民。妻子周玉花,因风湿性关节炎在二十年前已不能走路,生活已无法自理;十年前,妻子周玉花因中风便瘫痪在床……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至今,十年来,他既要耕地劳作,又要服侍病妻,还要处理家务。他把万种恩爱化作力量,百般呵护,悉心照料,天天重复煎药喂药,翻身擦澡,端茶喂饭,按摩活动筋骨,使妻子不会凉着、热着、饿着,不生褥疮。只要听说哪里有偏方验方,想方设法给妻子治疗,只要妻子想吃什么,千方百计买来给妻子吃、用。就这样一日三,三日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用无私的爱唤起了妻子生活的信心,用独自一人的身躯挑起家庭的重担。本来就长期患病的妻子使他的肩上的单子更重,但在2008年的时候,儿媳张艳又患上了世人少有的病脚踝骨坏死,该病的患病率在十万分之一。祁爱国四处筹钱,花几万元在兰州将儿媳张艳的病及时予以治疗,治疗后张艳在家休息两年才能从事轻体力劳动。即便是这样,祁爱国也毫无怨言,把儿媳当女儿一样,以无微不至的爱和平凡的举动,撑起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党寨镇党委推荐)
13.张云云,女,1988年8月出生,靖安乡靖平村一社村民。3岁时父母离异,家中只有父亲、奶奶和她3人,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又被查出脑瘤和肺癌晚期,无疑对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张云云扛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她四处奔波,多方求医,一直奔走在去兰州、西安求医的路上,花费了十多万元,最后父亲的生命还是走到了尽头。家中就剩20岁的张云云和74多岁的奶奶,还有给父亲看病留下的外债。2012年4月,她的感人事迹被邻村的蒲涛听说后,特别感动,依然的入赘张云云家,与张云云一起挑起生活的重担。2017年奶奶余金香突发脑中风而住进区人民医院治疗2月有余,丈夫蒲涛却在外地打工,张云云毅然将6岁上小学的儿子托付给了公婆,主动担起了到医院照顾奶奶这份责任。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张云云精心照料,余金香已恢复自理能力下地行走。2018年12月奶奶不慎摔倒,膝盖骨折,无法行走,为了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张云云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全职在家照顾老人。(靖安乡党委推荐)
14.范英,女,1970年9月出生,明永镇上崖村六社村民。2014年范英丈夫高万军遭遇惨重的农业机械事故,导致腰椎脊髓损伤,肢体二级残疾,自此高万军过起了轮椅生活,穿衣、饮食、入厕等一系列的生活自理能力他都无法自理。但现实中范英没有被惨败的事故和严峻困难打倒,范英挺立了孱弱的肩膀,坚强的意志和惨痛的现实使她毅然决然的振作起来,范英挑起了原本怎么也挑不起的生活重担,在责任田里,不分昼夜的苦熬苦干,在家里无微不至的照顾伤残体弱的丈夫,耐心关爱上学的孩子,精心饲养一些家禽家畜,种田、锅台、病床、爱子、养殖这“五点一残”成了范英生活的全部……。几年来,她默默无闻地在家庭中扮演着农妇、炊事员、家庭医生兼妻子、孩子妈妈,养殖助理的多重角色。荣获甘州区“最美妻子”荣誉称号。(明永镇党委推荐)
15.叶春香,女,1973年2月出生,火车站街道张火路社区居民。2007年12月的一天,叶春香的丈夫周华勇在上班时突然晕倒,经手术保住了一条命,可是成为了没有意识的植物人。在医院的多次催促下,她无奈地将“植物人”的丈夫拉回了家里,出院后,她四处打听偏方,寻找治疗办法,每天陪丈夫到医院做针灸治疗,给他做按摩,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康复治疗,也许是她感化了上苍,丈夫终于能坐在轮椅上了,意识也慢慢恢复了。除了照顾丈夫,她还要照看年老多病的公婆和快要高考的孩子,她的身体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了苦与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叶春香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与挚爱,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朝夕相伴,为了让这个家庭完整,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她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和谐家庭尽心尽力,获得了辖区居民群众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普遍称赞。(火车站街道党工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