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民互动>政务访谈

优化水资源配置 强化水资源监管

发表日期:2023-05-22 09:25 编辑录入:甘州区管理员

    访谈时间:2023519

访谈嘉宾:水务局党组成员、区社会性建设节水中心主任钱海

访谈主题:优化水资源配置 强化水资源监管

主持人:钱主任,您好!近年来,我们从宣传引导、改革创新、补齐短板等多角度系统发力盘活水资源、做好水文章,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区是如何推进全区水资源配置及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的?

钱 海:甘州区水务局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新颁布的《地下水管理条例》,以推进全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为重点,持续强化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通过地下水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等多举措,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力保障和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不断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推进国家节水行动,严格环境空间管控,落实环境准入制度,城市发展、产业布局、农业生产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对纳入水利部、省、市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二是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通过建设高效节水工程、调整种植结构、水源置换等工程措施以及严格取水审批、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完善计量设施建设、严格落实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等非工程措施,2023年全区地下水超采区计划压减水量312.44万立方米;同时,通过修订完善《甘州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甘州区地源热泵管理办法》《甘州区机电井取水计量智能控制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办法,进一步强化地下水管理,防止地下水污染,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加强水政执法检查。通过组织开展取水许可、取用水专项整治、地源热泵、旧井回填、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取水行为,强化水资源的监督管理。

主持人:钱主任,刚刚您提到要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我们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钱 海:我区作为资源型缺水性城市,地下水补充缓慢,水资源短缺问题非常突出,近年来,我局以“保护地下水,守好生命线”为主线,对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谋篇布局,持续推进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

一是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依据区政府下发的《甘州区2021-2025年水资源控制指标配置方案》(甘区政办函〔202213号),结合全区实际,区水务局编制印发《2023年度用水计划的通知》《2023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将2023年用水指标分解各灌区,对全区各行业年取水量进行了科学配置,将水量指标分解落实到生活、生产、生态各取水口,对农业用水实行定额管理、配水到户,按轮次加强配水管水控水,全面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有效控制用水总量。二是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按照“不新增取水量”原则,对不符合生态保护规定和国家产业政策等的取水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对在地下水超采区和各级自然保护区的新增取水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对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对农村报废灌溉机井实行“报废两眼,更新一眼”,逐步压减地下水取水量,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决落实以水定地、量水而行。坚持以水定地,鼓励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低耗水、高效益作物种植比例,选育推广耐旱农作物品种,禁止地下水用于洋葱等高耗水作物灌溉。严格控制灌溉规模,对开荒造地新增用水项目不予配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科学规划再生水利用布局,扩大再生水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实施中水配置提标改造项目减少地下水的配置,将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林业灌溉、湿地景观补水、城市杂用水等领域,扩大景观环境类用水领域和规模,进一步减少地下水的用水量。五是完善水权交易管理。积极开拓水权交易市场,探索通过水权交易解决新上工业项目用水指标短缺的问题,通过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工程项目,开展灌区间水权交易,促使水权交易持续健康发展。

    主持人:请您谈谈2023年的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钱 海: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按照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要求,强化取用水监督管理,加快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把取水许可审批关,落实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各项措施;持续开展全区农村地源热泵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打井行为,严肃查处非法采砂、非法打井、侵占河道、倾倒垃圾等问题,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严格实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承诺制管理和自主验收,对违法违规的严肃查处,促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落实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二是加快推进水源置换工程建设。推动河东水厂、河西水厂、西浚灌区及畜牧园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调蓄池工程建设,逐步解决全区供水调蓄能力不足的问题;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沿河调蓄池工程、龙首调蓄池工程、二坝水库清淤增容工程、甘肃张掖平山湖综合能源基地引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制度,加快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逐步构建“集约节约、多源互补、有效保障”的现代水网体系,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保障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