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甘州>通知公告

健康科普 鼠疫防控

发表日期:2024-05-11 17:55 编辑录入: 甘州区卫生健康局 来源: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又称黑死病。人类历史上共发生3次鼠疫大流行,至少造成全球1.6亿人的死亡,一度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是最恐怖的传染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

鼠疫特点: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鼠疫的类型

感染鼠疫菌以后,临床可表现为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型鼠疫等类型。

腺鼠疫:急性淋巴腺炎,出现严重的肿胀和疼痛,患者可能会采取特殊的姿势以减轻痛苦腺鼠疫最为常见且治愈率高

肺鼠疫:患者出现高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由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死率高。

败血型鼠疫: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毒血症和休克症状,但并未出现明显的淋巴结肿胀预后较差

肠鼠疫: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血性腹泻,同时伴随着剧烈的腹痛、高热和休克症状。

皮肤鼠疫:患者的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剧痛的红色丘疹,随后这些丘疹会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疱。这些水疱的周围呈现灰黑色,底部坚硬。当水疱破裂后,创面也会呈现灰黑色。

脑膜型鼠疫:患者可能会出现昏睡、颈部强直、胡言乱语、脑压增高等症状,同时脑脊液变得混浊。

三、鼠疫是怎么传播的

鼠疫主要通过跳蚤、蜱等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病媒生物传播:寄生在染疫动物身上的跳蚤、蜱等在叮咬感染鼠疫的动物后,再叮咬人,可造成人的感染。

接触传播:在捕猎、宰杀、处理染疫动物时,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可通过皮肤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

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他人吸入可造成感染。

四、预防措施

减少活动区域在鼠疫高发时期,应当避免去疫区活动和旅游,这样可以避免接触到鼠类等可能携带鼠疫菌的啮齿动物。对于生活在疫源地的人来说,在灭鼠期间,也不要随意进入疫区处理地段。家长以及老师也要教育小孩不要接触意外病死的小动物。

避免和鼠疫患者接触当与感染了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最好保持在一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且需要戴口罩、勤洗手以及回家后对衣物进行消毒。如果身边有疑似鼠疫的患者,和不明原因的高热和急死患者,也要及时向当地医院进行报告,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不擅自捕杀染疫动物所处在鼠疫疫源地的工作人员和居民,一定要充分遵循不能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食用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出疫区等防疫准则,这样也能控制鼠疫不在大范围暴发。

采取必要防虫叮咬措施居住在鼠疫疫源地周围的居民,可以在家中和衣物上喷洒驱虫剂,外出时要穿长袖长裤,也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必要时,要经常使用驱虫制剂,这样可以有效的驱赶跳蚤,避免被跳蚤叮咬。

外出做好防护措施由于鼠疫菌可以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所以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以做好基本的防护措施。

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如果曾经去过疫区和疫区周边,且持续两周以上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等一系列异常症状后,应立即就医。

五、温馨提示

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黄金带,交通便利。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旅游业兴起,进入甘青大环线旅游人员和疫区内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而甘青大环线沿该疫源地动物疫情处于活跃态势,线诸多景区就在旱獭疫源地腹地内,外来人员与疫源动物接触机会增加,动物疫情随时有波及人间的可能,鼠疫防控工作仍是传染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始终坚持警钟长鸣,保持鼠疫防控工作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预防鼠疫必须做到“三不”“三报”:

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三报”: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患者、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