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蓄势赋能促推进 乡村振兴展画卷
甘州融媒讯 (记者 冯杰)小桥流水,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这一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展现的就是甘州区靖安乡靖平村。这个昔日偏远破旧的小乡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华丽转身,惊艳了世人的目光。
同样,走进新墩镇双塔民俗村,风格别致的农家小院、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以及各类景观小品相映成趣,农家乐内游客采摘、嬉戏,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雅、自然、和谐。
今年以来,甘州区把深入贯彻落实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一高地四区”的部署要求作为践行“三抓三促”行动的有效载体,着力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全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甘州区乡村振兴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
立足禀赋兴产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日,走进党寨镇陈寨村设施农业产业园玻璃智能日光温室,一排排西红柿秧苗整齐排列,藤蔓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西红柿。
据了解,目前该温室引进了西红柿、茄子、贝贝南瓜、叶菜类蔬菜等50余种新品种进行试验培育。“下一步,我们将在蔬菜精深加工上求突破,加大设施农业提升力度,进一步延伸蔬菜产业链。”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志波说。
一个产业园,就是一个地方农业特色产业的缩影。近年来,甘州区把建基地、兴园区作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的抓手,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谋划推进玉米种子、设施农业、蔬菜精深加工、食用菌、高效经济林果等十大产业园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和各类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建设大园区、促进大加工、发展大产业,形成了70万亩制种玉米、42万亩绿色蔬菜、23万吨鲜奶、47万头优质奶肉牛、10万亩特色种植等产业规模,现代种业、绿色蔬菜、优质奶业、优质肉牛、特色种养五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农业产业迈上了布局区域化、种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的发展轨道。2022年,甘州区已建成的产业园区共实现产值73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2%以上。
人才科技增动能,展现乡村振兴新作为
“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我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肯定。”
前不久,评上了高级职称的甘州区丰和绿业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自明分外开心。他凭借过硬的蔬菜种植技术,于2011年获得农业技术农民助理技师,2016年又晋升为农民技师。
近年来,甘州区持续推进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对乡镇工作人员进行农村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实操培训,为“土专家”“田秀才”“民间艺术家”们的一技之长专业公正评价提供专业服务。
积极构建常态化引、精准化育、科学化评、高效化用、制度化留的乡村人才工作体系,推动更多人才资源和要素向乡村集聚,全力支撑和保障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出台《甘州区人才支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若干措施》,印发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城市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等8个意见方案,实施乡村振兴“十业百社万才”计划,建成乡村振兴人才驿站3处,组织11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开展服务活动288场次,选派197名科技特派员全覆盖服务244个行政村及专业合作社,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人才七千八百多名,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有力支撑越发凸显。
宜居宜游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稳推进
近日,记者在位于大满集镇东北侧的“城南故里”建设项目现场看到,房屋的主体工程均已完工,工人们正在进行内外墙体的抹灰工作。
“城南故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旨在打造特色鲜明、自然宜居、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满镇石子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史建荣说。
近年来,甘州区以彰显生态底色、乡村本色、地域特色为目标,先后打造张肃公路、张民公路、张大公路和北部旅游大通道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用三年时间建设了西遇·宿集、马站田居等46个示范节点,建成甘浚、靖安2个整乡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持续推进“百村示范”建设,成功打造了20个省级、20个市级、60个区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形成了“示范带—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节点”融为一体、互为支撑、相得益彰的示范体系。同时,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深入推进“八改”工程,进一步提档升级乡村绿化美化水平,清洁村庄实现全覆盖,创建高质量清洁村庄173个,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2.3%,累计拆除空置房屋6100院,乡村环境面貌由“局部美丽”向“全域美丽”拓展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