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创新“仲裁+N”服务模式 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人社局主动创稳,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创新工作方式,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推行“仲裁+N”联动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调解仲裁工作效能。
推行“仲裁+监察”联合办案机制,快速解决欠薪争议。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和调解中心,为农民工仲裁维权开通“绿色通道”,促进劳动仲裁“柔性调解”与劳动监察“刚性执法”优势互补,建立两部门“一口受理”制度,实现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的“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切实发挥调解仲裁在根治欠薪中的重要作用,依法高效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至目前速裁案件26件,涉及农民工工资110万元。
推行“仲裁+就业”求职服务机制,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帮扶。在仲裁案件办理过程中,充分了解劳动者就业需求,依托各种招聘活动,为有求职意愿的劳动者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并为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和政策宣传。
推行“仲裁+企业”预警预防机制,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争议案件发生。把下发仲裁建议书形成长效机制,对案件人数较多的企业,及时下发仲裁建议书,督促企业规范用工管理, 提升企业预防和自主化解纠纷的能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今年给7家企业下发仲裁建议书,为企业提出合理化的仲裁建议方案,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化解纠纷的能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推行“仲裁+法院”诉裁对接机制,源头控制诉讼增量。强化矛盾纠纷的诉源治理,构建诉讼与仲裁共同参与、共同协作、共同治理的联动工作机制,与中级人民法院和区级人民法院经常会商研判裁审衔接的重点、难点问题,统一裁审口径,形成程序衔接、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推行“仲裁+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甘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抓住河西学院在甘州区的资源优势,与河西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法学教研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法学教研与仲裁工作的深度合作,也是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积极探索。自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来,接收18名法律专业优秀大学生深入仲裁院实习,共参与案件调解60余件,开展模拟庭审8次,研讨疑难案件29件,现场观摩区法院庭审3次,组织参观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1次,仲裁业务骨干到法学院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授课1次,开展座谈研讨5次,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仲裁庭审案例中,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联合培养“专法律”“善治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