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坚持综合施策 强化以改促治 奋力打造地下水超采治理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区
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处于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节点和关键位置。千百年来,在黑河水的孕育和滋养下,“塞上江南”张掖市甘州区成为河西走廊一颗耀眼的明珠。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甘州区已成为集黑河流域近2/5的人口、1/4的耕地、1/3的生产总值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地下水超采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一泓清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地下水超采治理是一项综合治理的复杂工程,如何系统做好地下水超采治理这篇“水文章”,是一件事关甘州绿洲永续发展的大事要事,更是一项关系着子孙后代根本利益的民生实事。
2024年,甘州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为契机,通过统筹地表水、控制地下水、用好再生水,形成了“节水优先、规范管理、建管并重、调蓄结合”的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模式。
坚持节水优先,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在甘州区沙井镇兴隆村的田间,一汩汩清流经水闸、干渠、蓄水池、泵站,通过滴灌带一路流进农田。2024年沙井镇兴隆村大力实施智慧制种产业建设项目,完成全村9500亩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新建总容量20.6万立方米的蓄水塘坝5个,配套投入水肥一体化设施18套,推动形成地表为主、地下为辅的农田互补灌溉模式。
据甘州区节水中心主任钱海介绍,兴隆村聚力打造智慧制种标准化节水创新示范基地,主要采取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依托无人机、卫星遥感及地面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田间墒情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模型模拟技术深度分析,为生产管理提供精准决策支持,预计亩均节水10%~20%,节肥10%~15%,亩均产量提升5%~20%。
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是甘州区坚持节水优先,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
节约用好水,从完善政策制度上发力。2024年初,张掖市立足新征程新任务,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决定》,向全社会发出了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动员令。甘州区作为全市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主战场,积极对标中央决策、落实省委、市委要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实施意见》《甘州区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工作方案》《甘州区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节水奖励资金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力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节约用好水,从农业节水增效上发力。坚持对农业用水实行定额管理、配水到户,按轮次加强配水管水控水,全面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有效控制地下水用水量。优化种植结构,稳步扩大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2024年压减洋葱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1万亩。同时通过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工程,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施肥、机械铺膜等节水新技术,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9.62万亩,推行水肥一体化111.5万亩,实现亩均节水200立方米左右,节水率达30%以上。
“平日里,只需根据农作物情况,将水溶肥倒进配料桶里,拧开阀门,水、肥就通过滴灌带浇到植物根部,定时、定量又精准。”甘州区小满镇店子闸村村委会副主任姜利基说,“每亩用水量只有过去的60%到70%,同时还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省时省力还省钱,真正不错。”
节约用好水,从工业节水减排上发力。强化对重点用水企业实行长期节水监察、节能诊断和责任考核,强化节水指标预警管理;持续推动全区工业绿色体系建设,至目前,已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企业5户;创建为省、市级节水型企业6家。同时大力实施节水技术升级改造,配套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小型污水处理站,推动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到94%。
“我们配套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主要产品糯淀粉用水单耗由4.5吨下降至2.8吨,年均可节约地下水20万立方米”。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张军虎说。
节约用好水,从城镇节水降损上发力。全力实施农村供水“十四五”保障规划,制定《甘州区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进以地表水源为主的河东、河西水厂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农村老旧管网改造项目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成运行后,全区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可由以前38.6%提升到96%,供水保证率可达到95%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可有序关停有序关闭全区农村小型水厂和自备水源取水井134处,年压减地下水量1400万立方米,持续保护和涵养地下水资源。
据了解,2024年甘州区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率分别为8.8%、13.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3,用水效率显著提高。
坚持规范管理,用水效率不断提升
“重点取水户使用的每一滴水将直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上传至甘肃省水资源监控平台,数据实时更新。”在甘州区第四水厂,流量监测探头正对水厂抽取的每一滴水进行记录,并将取水时的瞬时流量和累计水量数据显示在流量监测终端上。
对水厂的在线监控只是甘州区加强取用水监管的一个缩影。
管好水资源,从严格计划管理用水入手。聚焦治理体系建设,科学编制《张掖市甘州区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规划(2024-2030)》《张掖市甘州区地下水削减规划(2024-2030)》,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印发执行《甘州区水资源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甘州区2024年用水预算方案》《甘州区2024年度用水预算调整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核定244个行政村水权面积、用水指标,颁发水权证80650份。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将水量细化分解到支斗口、各乡镇、村社及用水户,明确地表水、地下水用水量和地下水超采区压减量,以及生活、农业、工业及生态各行业用水比例,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用水总量可控。
管好水资源,从规范取用水行为入手。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科学编制《甘州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合理利用规划》及水资源利用负面清单,划定禁采和限采范围,加强重大规划、重点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控新增地下水项目审批;建立完善取用水管理台账,灌溉机井计量设施安装率达100%;优化地下水监测站网布局,建成监测点14处,准确掌握地下水水位动态;对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38家用水户、56家地下水非农用水户全部实现远程在线监测,实时掌握取水、用水动态,全面提升了取水在线监测率。
管好水资源,从夯实计量基础建设入手。围绕水资源管理刚性约束指标,加快地下水取水计量体系升级改造。年初制定了《甘州区2024年计量设施改造计划》,有序推进2024年度水利厅下达的421个计量设施的接入任务,接入率为100%。至目前,全区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渠首全部安装在线计量设施,3557个取水口100%实现计量监测。
“地下水远程计量设施更新改造项目实施,主要目的是通过智慧水务建设,强化对全区地下水用水户在线计量、在线监控。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对全区机井取水数据共享和监控,为扎实落实地下水资源控制措施提供数据保障。”钱海介绍说。
管好水资源,从规范水行政执法入手。全面梳理全区水资源管理现状,制定印发《甘州区开展打击违法违规取用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涉水领域违法专项整治和“三超两无一拖欠”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关闭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121眼、农业灌溉无证取水及“井转河”项目压减自备井33眼,构建了“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秩序。
一系列举措之下,全区地下水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24年甘州区水资源预算指标总量为6.89亿立方米,2024年甘州区前三季度实际用水量为6.14亿立方米,2024年前三季度地下水实际用水量比2023年减少900.34万立方米。至年底,可有效压减地下水1100万立方米左右,全年用水总量在市区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有效拧紧了取水口这个“龙头”。
坚持标本兼治,治理措施有序实施
从高空俯瞰,甘州区畜牧产业园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调蓄池,水面波光粼粼,与远处的祁连雪山倒影交错,折射出灿烂的光芒,宛如一颗绝美的蓝色宝石。
“甘州区畜牧产业园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调蓄池,总库容410万立方米,主要是通过引用地表水替换地下水,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产业园区6.3万亩耕地地下水超采灌溉问题,每年可减少区域地下水开采1310万立方米。”甘州区上三渠水利管理所所长张鹏弟介绍。
而这,只是甘州区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一项举措。
压减地下水,以建好“水盆子”为抓手。全力抢抓国家投资水利建设的利好机遇,按照优先使用地表水的原则,将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和水利“四抓一打通”项目有机结合,稳步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暨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至目前,畜牧产业园调蓄池、龙首调蓄池建成联合调度,丰蓄枯用;二坝水库清淤增容工程,西浚灌区调蓄池、沿河调蓄池已建成蓄水,将历史性解决长期以来受益区农业灌溉“卡脖子旱”的问题,为实现全区地下水水位企稳回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甘州区农业灌溉主要采取粗放型、大流量、短时间的大水漫灌的方式,现在我们农业灌溉主要采取精细化、小流量,多轮次的小水滴灌”。甘州区水务局局长赵乾升介绍说,“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倒逼我们要加快骨干调蓄水利设施建设。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现代水网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加快推动谋划的神沙窝、老寺庙、新浚、西洞等调蓄水库和甘州区大满灌区石岗墩滩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落地实施。规划到2026年,全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可有序实现年压减地下水取水量7300万立方米左右。”
压减地下水,以实施“井转河”为重点。聚焦地表水输配通道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卡口、堵点,加快水源置换工程建设。在地表水源条件好、保障程度高的区域,增加调蓄池建设,提高地表水的供水能力,引导农业灌溉实施“井转河”供水。2024年,全区共建成“井转河”小型水利工程117个【其中小型塘坝67座总库容84.3万m³,港湾式泵站11座总库容822m³,提灌站39座】覆盖面积达8.08万亩,新增蓄水能力122万立方米。随着水资源管理从“井”到“河”的绿色转型,将有效减轻全区地下水开采压力,逐步恢复地下水位,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
压减地下水,以利用“再生水”为补充。抢抓国家首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重大机遇,充分挖掘再生水在工业、农业、市政杂用等方面替代地下水的潜力,结合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和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建设,按照“以需定供、分质用水、分类利用”原则,统筹推进水生态治理项目、元宝枫国储林基地等6个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项目和中水入城工程,全年再生水利用量达1300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了40%。再生水循环利用,可有效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促进甘州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今后,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持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统筹全面节水、科学管水、计划用水、系统治水的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奋力打造河西走廊地下水超采治理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区,不断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州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赵乾升说。(撰稿:付玉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