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政策解读

《〈张掖市“百村万树千里林”绿色工程行动方案(2025-2030年)〉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发表日期:2025-08-01 15:35:00 发布机构:政府办
索引号 620702001/2025-00158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5-08-01 15:35:00 是否有效


一、制定意义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绿满陇原”行动方案》和市委、市政府《张掖市“百村万树千里林”绿色工程行动方案(2025-2030年)》要求,扎实推进甘州区“百村万树千里林”绿色工程建设。通过统筹乡村绿化、绿色廊道、农田防护林和沙荒地绿化等重点任务,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防护体系,提升乡村绿化水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内容

(一)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对村庄周边空闲地、废弃地、荒滩荒地等进行全面绿化,营造环村林带与绿色屏障,更要按照“适地适树、一村一品”原则,高标准打造以经济林为主的特色乡村绿化示范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点带面,逐步推动乡村绿化向“符合乡情、季相分明、效益兼顾”的模式转变;同时引导农户在庭院内种植果树、花卉、蔬菜等,建设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既美化居住环境又增加经济收入,还可通过开展庭院绿化示范户评选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此外要对村道两侧、街巷道路进行绿化,选用树形优美、适应性强的树种打造绿树成荫的乡村道路景观,并加强道路绿化管护,确保树木整齐美观。

(二)加强绿色廊道建设

推进道路景观带建设,对国省道、县乡道等主要道路两侧分层次、分地域打造乔灌搭配的景观带,以乡土树种为主、彩叶和经济林树种为辅。开展河湖防护带建设,在黑河、山丹河等主要河流两岸及水库、湖泊周边,栽植固土保水效果好的树种,增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

(三)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

新建及修复农田防护林,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按“田成方、林成网”要求科学建设,对老化、断带林分进行修复改造。优化防护林树种结构,主林带选用防护效能强的乡土乔木,副林带配置适生经济林树种,注重树种多样性,提升防护林稳定性和抗逆性。

(四)实施沙荒地绿化

推进防沙治沙造林,对沙荒地、沙漠边缘区域采取封沙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等措施,扩大林草植被覆盖度。发展沙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元宝枫、文冠果等沙生经济作物,扶持相关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实施步骤

(一)规划编制阶段(2025年7月-8月)

以乡镇为单元,各自开展实地调研,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各乡镇“百村万树千里林”绿色工程年度作业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5年9月-2029年12月)

按照实施意见和作业设计,分年度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指导,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每年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三)检查验收阶段(2030年1月-12月)

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百村万树千里林”绿色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对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

专门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共同担任组长,区林草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核心成员的绿化工程建设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常设于区林草局,负责统筹协调、日常调度、进度汇总、问题督办等具体工作。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区林草局牵头负责工程整体规划、技术指导、质量把关;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做好配套保障;各乡镇作为工程实施主体,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绿化任务的落地执行、群众动员、矛盾协调等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权责清晰、高效运转”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层层压实、件件落实。

(二)强化要素保障

积极对接上级政策,争取国家、省级林业生态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整合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等领域项目资金,实现资金统筹使用、集中发力;区级财政加大专项投入力度,将绿化工程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同时积极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企业参与绿化工程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格局。用地与资源保障方面,区自然资源局提前做好绿化用地规划衔接,优先保障重点绿化区域用地需求,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区水务局科学制定生态用水调配方案,保障造林绿化、苗木养护等关键环节用水需求;区农业农村局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等工作,合理预留农田防护林建设用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为工程建设提供全方位要素支撑。

(三)严格技术支撑

加强与省、市林业科研院校、技术推广机构的深度合作,引进推广适合本区域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树种、先进造林技术和管护模式。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定期组织各乡镇林业技术员开展集中培训,重点讲解苗木选择、栽植规范、病虫害防治、后期管护等技术要点,通过现场示范、实地教学等方式提升技术实操能力。建立“包乡联村、责任到人”的技术员制度,每个乡镇配备1名专技术人员,负责跟踪指导工程实施,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制定差异化技术方案,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分区域、分树种明确造林密度、栽植时间、管护措施等关键技术参数,建立苗木成活率、保存率等核心指标考核机制,确保技术标准全面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稳步提升。

(四)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全流程管控、多层次监督”的监管体系:区林草局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与检查验收小组,制定详细的监督检查方案和验收标准,采取定期巡查方式,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苗木规格、技术落实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跟踪督促整改到位。各乡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物资管理台账,对苗木、化肥、农药等工程物资的采购、核实、发放、使用进行全程登记造册,确保物资专款专用、规范管理

(五)加大宣传引导

围绕绿化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要求、技术要点、典型经验,开展多维度宣传推广。结合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向群众面对面讲解绿化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品质、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普及造林绿化、生态保护相关知识和技术。挖掘推广一批在绿化工程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成功案例,通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各地参与积极性。同时畅通群众参与渠道,鼓励群众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积极参与后期管护,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主动参与、共同守护”的良好氛围,凝聚起推动绿化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