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务信息

甘州政务信息第10期

发表日期:2025-06-16 18:01:22 发布机构:政府办
索引号 620702001/2025-00072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5-06-16 18:01:22 是否有效

【目录】

★甘州区多维发力高效转化科技成果

★甘州区推进养老保险跨省转移“零障碍”

甘州区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强引擎   

★甘州区创新机制推项目攻坚提效促发展  

大满镇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沙井镇以制种产业转型升级牵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工作动态】

甘州区多维发力高效转化科技成果一是强化主体培育夯实转化基础。制定企业培育年度任务书与实施路线图,精准摸排规上企业及潜力企业创新现状,建设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2个;严把科技项目申报质量关,成功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4项科技成果获评省科技进步奖;组织政策宣讲培训10余场、企业座谈20余场、实地走访企业超百户,构建政企协同创新生态。二是深化需求对接精准匹配资源。创新建立技术需求、成果转化、人才引育、成果对接“四张清单”机制,归集企业技术需求,编制科技人才目录,通过高校联合问诊匹配技术方案,组织专家企业面对面精准对接,引导成果直接转化或揭榜挂帅攻关,推动企业和高校匹配对接科技成果32项。三是创新要素集成畅通转化路径。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转化模式,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暨融资对接会,动态推送200余户企业基本情况促成6户企业获银行授信3.4亿元;发布6所高校院所113项科技成果,推动32户企业与兰州大学等院校签署合作协议,9项重点成果获批省重大科技项目,实现立项数量质量双提升。(区科技局)

甘州区推进养老保险跨省转移“零障碍” 一是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打通线上线下服务“双渠道”,设置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咨询服务窗口和咨询电话,为办事群众一次性告知转移相关事项;简化办事流程,线上核查办理转移材料,解决群众办理转移手续两头跑问题。至目前,服务窗口接待办理社会保险转移群众102人次,解答各类政策咨询156余次。二是提升经办能力,加快办理进度。落实“受理—办理—转接—告知”的办理流程,核对转移相关资料,回访跟踪转移接续信息表接收不到、基金无法转移等问题;加强与各参保关系转移地之间的联系,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办结。至目前,核对各类转移类资料160余份,法定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减至平均5个工作日。三是建立资料台账,严格基金结转。建立转移业务台账,核对参保缴费凭证、转移接续信息表,确保转移业务资料完整。建立业务财务按月对账机制,规范录入转移基金账户信息,实现业务“每日梳理”“一周清零”,全力保障参保人的个人权益。至目前,共办结社保关系转移业务135笔,涉及转移基金313.35万元。

  (区人社局 张振东)

甘州区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强引擎  一是筑牢种业根基强化供给保障。深化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改革,构建创新研发、标准化生产、产业融合三位一体种业体系,建成10万亩核心种源扩繁基地和35万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综合机械化率达78%。通过基地升级带动全区制种玉米面积稳定在70万亩、占全国17%,年产优质种源3.3亿公斤、占全国30%,形成覆盖育种攻关、规模生产、质量管控的全链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种业战略安全保障水平。二是打造外向型蔬菜产业体系。创新实施“良地提质、良种推广、良技应用、良品培育、良市拓展”五良工程,建成供粤港澳精品蔬菜基地3.3万亩及供京沪标准化基地16万亩,认证有机蔬菜基地2.04万亩。推进设施农业智能化转型9.69万亩,配套建设25个产地集散市场和109座储力30万吨保鲜库,实现蔬菜年产量162万吨、外销125万吨,构建标准化种植、冷链储运、高端市场一体化产销体系,有效提升农产品溢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构建标准化奶肉牛产业带。全面推广“良种繁育、良舍建设、良料配给、良法养殖、良医防控”五良技术,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规模化养殖场区165个,培育万头养殖强镇10个、千头专业示范村74个。通过标准化养殖带动肉牛饲养量达44.82万头、奶牛存栏5.5万头,年产生鲜乳24万吨,形成良种引进、科学饲喂、疫病防控、规模出栏现代化养殖模式,产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四是培育特色种养融合业态。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特色种植加生态养殖循环体系,发展小杂粮、中药材等绿色种植基地5万亩,实现食用菌工厂化年产2万吨。构建肉羊、生猪、禽类生态养殖集群,配套建设30万亩优质饲草基地,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形成种植业支撑养殖业、养殖业反哺种植业绿色低碳产业闭环,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区农业农村局)

甘州区创新机制推项目攻坚提效促发展  一是创新机制,协同联动,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打造“甘霖润企·州全服务”品牌,出台《甘州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全流程服务保障工作机制》等政策文件,实行“1+1+N”机制,推行牵头单位统筹协调、审批部门精准对接的组团式审批服务工作模式,依据产业类别制定个性化审批方案,提高服务精准度。二是部门合力,清单管理,打好审批服务“主动战”。梳理制定审批事项包抓清单,明确项目责任单位及办理时限,涉及土地审批等47项关键手续,覆盖19个责任部门,对涉及跨层级、跨部门事项,实行“包办协调、限时办结”,形成审批合力。至目前,企业开办全流程压减至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75%,市场主体满意度达98.6%。三是优化服务,强化保障,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窗口办理推行“前期介入+全程代办”模式,主动对接项目业主,提供“限时办、延时办、预约办”服务,为企业减轻负担、为项目审批提速。定期走访企业,优化项目落地投产的要素保障服务,为项目解决工商注册、项目备案、用地规划许可等各阶段难点、堵点问题56个,现场协调23次,加快提升和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区营商环境建设局 陈淑敏)

大满镇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是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依托600亩村集体未利用地,建成甘州区神沙窝现代设施有机农业产业园,种植西红柿、辣椒320亩,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至120万元以上;将“大满·老集”等旧址资源改造为“大满·公社”主题餐厅,年均接待游客2500余人次,实现乡村农文旅经济多元化融合发展。二是拓宽增收渠道,突破增长瓶颈。探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购买能繁母牛130头集中养殖,预计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推动村集体经济公司和龙头企业合作运营,流转土地3400亩,开展机械化、智能化高效快捷耕作管理,种植大田玉米,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制度机制。修订完善《大满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监督,定期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盘盈资产50项,报废资产15项,查实更新历年资产存量124项,理顺产权关系,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安全,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提供保障。         (大满镇  来奇)

沙井镇以制种产业转型升级牵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沙井镇聚焦“两粒种子、一头牛”发展方向,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拓展现代农业“物理空间”的重要抓手,依托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蔬菜制种产业,推动制种产业链条纵深延伸。一是项目招引牵引,释放蓬勃动能。坚持“走出去引凤、引进来筑巢”工作思路,引进保银集团投资2000万元,蓄力打造高辣度朝天椒种植加工基地,种植高辣度朝天椒8700余亩;引进甘肃“丝路伯伯”钰河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扶持种植番茄、南瓜、西葫芦、糯玉米等有机蔬菜730亩,推动形成“一轴统领、多点串联、示范带动”蔬菜产业发展格局。二是优化合作链条,壮大集体收益。紧盯“产业集群、提升收益、带动致富”发展目标,以打造水磨湾“种业小镇”精品蔬菜制种示范基地为纽带,积极探索“村集体+订单公司+农户”合作链接模式,辐射带动东沟、梁家堡、兴隆等村新建设施农业蔬菜大棚1446座,落实制种蔬菜1.01万亩,全镇2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线突破10万元。三是科技赋能带动,加速增效步伐。聚焦拓展现代农业发展“技术空间”,依托制种产业优势,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以“技物结合”为主攻方向,在坝庙村试点推广制种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建成钢架大棚50座,配备温度监测、苗床自动喷淋等系统,亩均可实现产值5万元,加快“向空间要粮、向技术要效”发展步伐。

                        (沙井镇 藏金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