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务信息

甘州政务信息 第7期

发表日期:2023-12-07 11:13:46 发布机构:政府办
索引号 620702001/2023-00254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3-12-07 11:13:46 是否有效

甘州区蔬菜产业发展的“五难”问题

近年来,甘州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立足区位资源优势,以打造“百亿元绿色蔬菜产业体系”为目标,狠抓蔬菜产业培育,形成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露地生产三种模式并行,反季节蔬菜、高原夏菜、加工蔬菜三大优势并进的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2022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2.02万亩,年产量达到150万吨,实现全产业链产值32亿元,蔬菜产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深入剖析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仍存在土地流转金上涨、常规蔬菜市场饱和、市场主体契约意识欠缺、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够等“五难”问题需关注解决

一、土地流转金逐年上涨,“种植难”问题突出

随着全区制种玉米产值提高,带动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许多蔬菜种植企业、合作社、大户与农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年年变更土地流转金上涨导致经营主体实际生产成本高于预期生产成本,蔬菜种植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市场主体从事蔬菜种植积极性大受影响蔬菜种植面积难以保证。2020年我区海拔较低川区土地流转金为每亩每年700多元,海拔较高山区土地流转金为每亩每年400多元,2022年海拔较低川区土地流转金上涨到每亩每年1200多元,海拔较高山区土地流转金上涨到每亩每年500多元2020年张掖市福之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乌江镇元丰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每亩每年750元流转元丰村2500亩土地用于种植供港蔬菜合同明确约定每五年调整一次土地流转金2022年,已流转土地的农户要求增加土地流转金,张掖市福之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商无果遂将土地流转金增加每亩每年1200元。2023年,土地流转金增加至每亩每年1350元,较2020年上涨80%,企业土地流转金持续上涨带来成本增加、资金压力大,非常担忧

建议:一是加大《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以身边土地流转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成功案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增加土地收益二是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审查、监督,防止承租人利用不规范合同等逃债,积极引导农民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防止频繁变动提高流转金损害承租人的利益。如:党寨镇沿沟村由村委会和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农户的土地先统一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与蔬菜种植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在给付农户土地流转金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承租人协商收取一定的土地流转管理费,作为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村委会管理流转土地的费用,避免承租人直接和分散农户交易,最大程度保障农户和承租人利益,并及时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实现互利共赢。

二、常规蔬菜种植供大于求,“销售难”风险增加

近年来,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由2017年2.99亿亩增至2021年3.28亿亩2022年达到3.35亿亩,总产量775亿我国蔬菜市场总体呈现供大于求,2022年秋季全国蔬菜市场疲软,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我区生产娃娃菜、莴笋、甘蓝、西蓝花、番茄等常规性蔬菜也不同程度出现了“销售难”问题,部分蔬菜生产运销企业和种植户损失较大。如,2022年张掖市利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花寨乡余家城村等地种植露地西蓝花3500多亩,销售价格低至每斤0.6元,共亏损120多万元2022年龙渠乡墩源村蔬菜种植大户种植秋茬蔬菜大棚娃娃菜30亩,成熟后无人收购,只能任其烂在地里或送人,共计损失种苗、肥料、农药、人工和地租等生产投入7.5万元2022年冬季我区日光温室辣椒也出现销售价格下降的问题,每斤地头收购价只有12元左右,比往年每斤24元。

建议:一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走差异化种植之路。当前我国蔬菜全年整体供应水平已经高于需求水平,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整体上很难盈利,而蔬菜的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品种性,尤其是蔬菜栽培面积相对较少的季节和一些特色品种,供应水平略低于需求水平,蔬菜价格相对较高也较为稳定。我区可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和沿山冷凉蔬菜,在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少的冬季生产反季节日光温室蔬菜,夏季7—8月份主推沿山冷凉蔬菜。同时,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加大市场信息收集力度,紧盯市场变化,加强预测研判,找准蔬菜种植结构中的稀缺点和全国市场供应的断档期,及时引导企业、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避免扎堆生产上市。二是转变栽培理念,由“以量取胜”升级为“以质求胜”。适度缩减常规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特色蔬菜种植,实行粮菜轮作,菜田休耕,扩种小杂粮、油料、花卉等经济农作物,主动规避市场风险。

三、市场主体契约意识欠缺,“履约难”矛盾凸显

订单农业作为以销定产的重要手段,对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合理收益、抵御市场价格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娃娃菜、洋葱、番茄等大宗蔬菜生产与销售)。当前,我区订单农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部分企业(客商)和农民契约意识差、恶意违约等问题,特别是企业和分散种植农户签订的蔬菜订单履约率较低。当订单合同价格高于收获时市场价格时,部分订货商便以种种借口拒不履约;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格部分农户就私自将产品卖给其他收购者,将市场风险全部转移到企业(客商)一方,导致部分涉农企业(客商)“望”单生畏特别是后者较为普遍

建议:一是强化订单合同的约束功能出台规范订单农业发展的管理办法,使订单农业走向规范化、法制化。二是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的长期合作关系,降低违约可能性。三是广泛宣传,增强订单双方的履约意识。建立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束机制,严格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在乡镇探索设立“订单农业工作指导站”指导涉农企业建立、健全合同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保证农业订单的履约率建立农村经纪人管理档案, 开展农村经纪人信用管理和资质评价,核发执业证书,要求经纪人办理营业执照实行信用分类管理提升经纪人整体素质。

四、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帮扶难”普遍存在

目前,大多数蔬菜种植户在购买种子、种苗、化肥和农药等农资商品时向农资供应商咨询学习种植技术,还有少部分菜农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手机等途径学习技术,接受专家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服务的机会和时间相对较少部分农资经销商在向菜农提供技术服务时,存在以推销农资为目的指导农户过量用肥用药的情况,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会造成产品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菜农普遍希望有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帮助其提高科学种植水平目前区乡两级在岗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61人,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均难以满足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同时,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缺乏试验示范推广经费,基础建设投入有限,农技推广人员60%-80%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非技术指导服务性工作,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的时间相对较,“帮扶难”是蔬菜种植户普遍面临的问题

建议:一是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增加区乡两级蔬菜专业技术人员,把专业技术人员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技术指导服务上。二是提升农技人员服务能力。采取举办研修班、离岗培训、网络教学、自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增强信息处理、沟通协调和技术指导能力。

五、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够,“转化难”制约发展

当前我区有13家脱水蔬菜企业,但普遍存在建厂时间早、规模小、工艺陈旧、生产方式和设备相对落后等问题企业可加工蔬菜品种少,受国外市场容量限制和国内同行挤压竞争压力,大多数生产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本状态全区有果蔬保鲜库91座(单次周转28万吨),但多数规模偏小,以粗加工为主,加工产品类同,科技含量较低。目前,区内生产的90%以上的生鲜蔬菜直接以鲜菜和原材料外销,遇到蔬菜产品自销过剩时,不能进行及时加工转化,只能低价倾销和弃收,造成经营主体损失,严重影响蔬菜产业稳定发展和附加值的提高。

建议:一是发展蔬菜仓储保鲜企业,延伸蔬菜流通链,蔬菜收获后一旦出现销售不畅,可冷藏储存,待市场回暖后出售。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贮藏、保鲜技术,突破蔬菜保鲜、贮运等薄弱环节问题,努力降低蔬菜损耗率,确保蔬菜产品保质增值。二是发展蔬菜精深加工业,延伸生产加工链,新建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有竞争优势的新型蔬菜加工龙头企业,使蔬菜加工从初加工到粗加工、粗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型升级,逐步提高生鲜蔬菜就地精深加工转化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蔬菜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根据区农业农村局、部分乡镇信息综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