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乡村振兴

甘州区“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发表日期:2023-11-30 11:25:00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索引号 620702067/2023-00112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3-11-30 11:25:00 是否有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百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实施,助力全区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建设管理,着力打造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的“和美乡村”,进一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示范引领发挥规划统领作用,围绕省级示范村精细提升和“双百”工程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进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路子。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区域、不同乡村特点,结合群众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分类打造彰显乡土特色、乡土文化、乡土味道、民居风貌和时代精神的乡村,做到“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

--坚持循序推进。顺应乡村发展规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以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突出示范节点打造,久久为功、循序渐进,逐步做到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坚持村民主体。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坚持为村民而建,尊重村民意愿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建设,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形成政府、村民和社会力量共建、共创、共享的局面。

--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乡土味道,保留村庄形态,保护乡村风貌,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做到村庄颜值更高、环境更美、产业更旺。

  1. 目标任务

对照“和美乡村”创建标准,在已建成的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基础上,积极开展创建行动,成熟一个、建设一个、认定一个,打造一批实力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幸福乡村、活力乡村,成为引领全区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典范。每年打造2个省级、2个市级、3个区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023年,确定甘浚镇速展村、党寨镇马站村为省级“和美乡村”,党寨镇陈寨村、新墩镇双塔村为市级“和美乡村”,碱滩镇普家庄村、靖安乡靖平村、甘浚高家庄村为区级“和美乡村”。

四、分类创建

各级“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要结合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和村庄“多规合一”规划风貌定位,统筹考虑进行分类创建,推动“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和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同轨并行、同频共振,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和美乡村”示范布局。

1.产业聚集型。持续优化主导产业布局结构,补齐全产业链条短板弱项,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打造特色产业“一村一品”格局,培育乡土特色品牌,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方面走在前、做表率,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兴旺的实力乡村。

2.节点示范型。重点对四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上已建成的碱滩镇普家庄村、新墩双塔村、甘浚镇速展村等40多个示范节点,全面提升招商运营水平,找准发展定位、实行差异化发展,广泛植入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户外运动、休闲观光、民宿客栈、特色餐饮等业态,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积极开发复合型全域全季旅游精品线路,切实把示范节点打造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景区依托型。统筹好开发、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在保护好村庄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风貌的基础上,改造村庄田园景观,依托景区人流量大的特点,着力提升民宿环境、餐饮诱惑、农事技艺等传统内涵,积极发展民宿产业,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村庄,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4.城郊互补型。发挥区位优势,推进城乡产业融合、要素通畅、资源共享,注意保留乡村风貌,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的作用,打造城镇后花园。

5.三产融合型。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资源和乡村多元价值,科学布局一批特色主题庄园、特色产业小镇,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田园养生、研学科普、特色民宿、农村电商等路衍经济和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创建内容

(一)村庄规划科学,地域特色鲜明,自然生态和谐,田园风光优美。道路、饮水、供电、路灯、燃气、取暖、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人居环境全面达标,院、墙、暖、厨、厕、圈得到改造提升,路边、屋边、水边、田边得到有效整治。农房安全,风貌协调。文物古迹、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古树名木等得到有效保护,民俗风情、历史文脉得到传承弘扬。“清洁村庄”创建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8%,常住农户改厕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4.5%以上。严防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盲目造景,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浪费资源破坏生态。(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改革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甘州分局、区工信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应急局、区林草局、市生态环境局甘州分局、区供电公司;实施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产业兴。有效释放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人力资源,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村域产业特色鲜明,有1-2个符合农业产业导向的特色产业,至少有1个带动力强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主导产业布局合理,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乡村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服务体系较为健全,主导产业总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60%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改革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实施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治理好。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运行有效,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设置规范、运行有序“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和“积分制”“红黑榜”管理机制运行正常。村民自治活跃,乡村善治到位,积极运用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方式,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2%以上,近3年内未发生农户上访现象,群众权益保护到位,村务村政廉洁。未发生农村非法宗教活动。(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实施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四)乡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常态化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村规民约有效有力,村民知晓率高、认可度高。厚葬薄养、奢侈浪费、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持续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活跃。积极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示范效应明显。民风朴积极向上,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实施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五)百姓富。村域主导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健全,实现农户发展产业全覆盖,持续增加经营性收入。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增多,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引导村民以土地、现金、闲置农房作价入股,共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成效明显,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以上。积极培育乡村工匠、乡村“明白人”“带头人”提升村民综合素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工、能人到村返村就业创业。加强对留守老人和孤儿、残疾人的救助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得到关爱保护。(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甘州分局、区科技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实施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六)集体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充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达到星级,村“两委”班子强、作风实、有威信,村民对村“两委”满意度高,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四抓两整治”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扎实开展在乡村振兴领域无腐败问题。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挥充分、运营规范,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和村庄共同富裕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水平每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0万元以上。(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委机关、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用碳低。积极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农村新能源,燃气使用以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的农户达到30%以上,积极推进煤改电、煤改气,使用清洁能源取暖农户达到15%以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促进畜禽粪污、秸秆、尾菜、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5%95%85%85%以上。“光伏设施农业”低碳发展模式和规模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机械化、集约化程度较高,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农机具,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为突出。村域内及周边企业无排污异臭现象。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局、区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甘州分局;实施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六、实施步骤

2023年“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启动阶段(2023108日—1020乡镇要紧密结合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多形式、多角度进行宣传,提升农民知晓率和积极性,在充分梳理采纳农民意愿后,制定创建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和措施办法。

(二)创建阶段(202310211120相关乡镇1020日前将申报创建的省、市、级“和美乡村”创建方案经党委、政府审定后报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经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推进阶段(202311211220确定的示范村要对照创建标准,全面查漏补缺、改造提升认真做好规划落实、项目验收、资金统筹和组织实施等保障性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准备充分、指标过硬。

(四)评审阶段(202312211226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市自然资源局甘州分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水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等部门单位对创建的省、市、和美乡村进行评估评审,重点对定性指标和量化指标进行评估,及时指出短板弱项和堵点漏点问题,并指导各示范村立即整改落实,以细微之处过筛子的精神迎接省级考核认定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创建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担负责任,细化具体措施,发挥各方力量,调动各类资源,吸引各界人士参与。区属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强化督促指导,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示范创建任务。

(二)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及时兑现奖补资金,奖补资金使用严格执行《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当年创建成功的省、市、区级和美乡村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60万元奖补,通过安排衔接资金项目落实。金融办要协调金融机构优先配置信贷资源,放宽准入条件,加大信贷支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创建行动。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通过入股、联营方式兴办符合规划的乡村企业。空置房拆除、宅基地退出等节约的建设用地,支持发展康养、民宿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宣传“和美乡村”创建行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强化典型引领,发挥示范带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实行动态管理。对获得“和美乡村”称号的乡村实行动态监测,对出现集体经济发展滞后、联农带富效果不显,基础设施重建轻管、损毁严重,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体验较差,村“两委”及班子成员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村域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取消称号并责令整改。

附件:1.“和美乡村”示范申报创建方案提纲

2.“和美乡村”创建标准(20232025

附件1

和美乡村”示范申报创建方案提纲

一、发展现状

简要介绍申请创建村的基本情况、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概述乡村发展情况,包括耕地面积、农林牧业总产值、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配收入等;乡村建设情况,包括水电路气讯等公共基础设施、村人居环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等;乡村治理情况,包括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

二、创建条件

简要分析创建村在发展基础、创建积极性、示范带动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并重点分析创建优势和短板弱项。其中,创建优势,重点是创建“和美乡村”的有效措施、集聚要素的有效模式,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效,获得相关荣誉、奖励以及示范创建等情况。短板弱项,重点是对标“和美乡村”创建指标体系,分析创建期内本村的短板弱项和制约因素。

三、思路目标

研究提出创建思路、实现路径和创建目标。其中,创建思路,结合发展优势和短板弱项,简要说明示范创建的思路和发展方向。实现路径,提出符合区域特点的组织方式和要素集聚实现形式,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创建目标,锚定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长期目标,对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兼顾引领性和可行性,科学量化主要指标目标值。

四、创建任务

以深入推进“五大振兴”为前提,对照创建任务,进一步细化创建任务、工作措施、实施路径,分阶段确定目标任务、具体举措。任务举措要坚持问题导向,具有可操作性。基础较好的村要坚持将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交通区位布局、城镇化进程、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功能提升相统筹,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思路,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创建,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健全村公益性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全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重点项目

依据创建任务,提出创建期内拟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明确建设内容、资金规模和资金来源、实施主体、预期成效等,定性定量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保障措施

提出组织领导、机制创新、考核激励、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附件2

和美乡村创建标准(20232025

板块

指标

创建标准

具体标准

分值

集聚提升类

城郊融合类

特色保护类

村庄

强化规划

引领

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宣传展示全面达标

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强化规划实施管理,确保符合实际并能落地实施。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规范乡村建设等各类空间开发建设活动,建立“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数字化管理系统。采用多种方式对规划进行展示宣传,制定通俗易懂的村民手册,村民对村庄规划的知晓率、参与度达到90%以上

4

整体形态

优美

地域特色鲜明、自然生态和谐

顺应地形地貌,彰显乡土特征和地域特色,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整体风貌和谐。立足大漠戈壁绿洲相互交织的自然环境,挖掘农牧交融的地域文化,塑造“塞上江南、戈壁水乡”的乡村气质

4

基础设施完善

农村道路、饮水、供电、路灯、清洁能源、取暖、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实现村域全覆盖,并往户延伸。村级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标、功能达标、服务达标

较大人口规模且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和列养率100%,入户路硬化率80%

较大人口规模且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和列养率100%,入户路硬化率90%

较大人口规模且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和列养率100%,入户路硬化率100%,体现道路舒适性、生态性

2

利用村内公共空间预留停车位置

建有城乡共用停车场

设有游客服务中心,设置有专门的停车场

2

自来水普及率100%,供水稳定,水质达标

2

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覆盖使用率达到40%

达到当地城镇道路亮化标准,太阳能路灯使用覆盖率达到50%

村域重点区域路灯全覆盖,太阳能路灯使用覆盖率达到60%

3

实现4G信号、宽带入户通达率100%

旅游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

3

板块

指标

创建标准

具体标准

分值

集聚提升类

城郊融合类

特色保护类

村庄美

公共服务

到位

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应急救援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村民享受公共服务可及性、便利性高

除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对有需求的行政村按标准建设村内幼儿园

3

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有合格医生,能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100%,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特困人员应养尽养

3

建有农牧村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并正常运行。有文化广场、农村书屋等,配套体育健身设施

与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城镇广场、游园等共建共享

建有农牧村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并正常运行,建有村史馆和主题展馆

2

人居环境

整洁

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本普及卫生厕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完善

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常住户数90%以上

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常住户数100%

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常住户数90%以上,公共厕所建设全覆盖

3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自然村组全覆盖

2

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或资源化利用,村内无黑臭水体

3

美丽宜居

住房安全、风貌协调,村庄净化、亮化、美化、绿化

推广“功能现代、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满足农民现代生活需要,农户住房安全保障率100%。加强路边、屋边、水边、田边整治,推进村庄净化、亮化、美化、绿化,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4.5%

4

开展美丽庭院创建

美丽庭院创建比率30%以上

改院改墙改暖改厨改圈,美丽庭院创建比率20%以上

改院改墙改暖改厨改圈,美丽庭院创建比率40%以上

2

产业兴

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

村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发挥,产业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

服务保障一产,主导产业产值占村内产业总产值60%以上,有初级以上农产品加工,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

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菜园子工程

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农产品、特色手工艺品销售

7

产业体系

健全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健全

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农产品运输便捷,有田头冷藏保鲜设施

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村内第三产业产值占产业总值40%以上

有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星级民宿和餐饮等新业态,第三产业产值占产业总值60%以上

7

板块

指标

创建标准

具体标准

分值

集聚提升类

城郊融合类

特色保护类

治理好

治理体系健全

乡村治理体系健全、运行有效

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运行有效。积极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红黑榜、数字化治理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3

村民自治活跃

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务实有效

红白理事会、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设置规范、运行有序,村民主动参与村庄事务。矛盾纠纷化解及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2%以上,没有发生恶性案件和非法活动

3

村务村政廉洁

落实村务公开,保障村民权益

落实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务村政廉洁,群众权益保护到位,安全保障有力

2

乡风和

村规民约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务实管用

常态化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村规民约符合法规、紧接地气、务实管用,群众知晓率高、认可度高,运用效果好

2

陈规陋习治理

深化治理高价彩礼专项行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富有成效,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奢侈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3

村民民风

村民爱国爱家、崇德向善,精神面貌好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传统节庆和文体活动积极开展,村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幸福指数高,村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

百姓富

农民收入增加

经营性收入增加

村域主导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健全,实现农户发展产业全覆盖,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2

工资性收入增加

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多,增加工资性收入

2

财产性收入增加

引导农民以土地、现金、闲置农房作价入股,共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增加财产性收入

2

村民全面发展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培育乡村建设工匠、乡村“明白人”“带头人”,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和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和帮扶

2

多渠道增设就业平台,吸引更多社会人士返乡创业

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干事创业平台,引导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工、能人到村返村就业创业

2

集体强

党建引领

强化党建引领,村“两委”领导有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达到四星级及以上,村“两委”班子强、作风实、有威信,村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

廉洁高效

村级事务制度严明,廉洁高效

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到位,“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严格,在乡村振兴领域无腐败问题

3

板块

指标

创建标准

具体标准

分值

集聚提升类

城郊融合类

特色保护类

集体强

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挥充分、运营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快

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挥充分、运营规范,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4

共同富裕

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村民分享收益,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依托特色景观、民俗风情等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经营主体以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就业带动等方式,与村民共同分享收益

2

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逐步代替传统用能方式

积极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农村新能源,燃气使用以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的农户达到30%以上,积极推进煤改电、煤改气,使用清洁能源取暖农户达到15%以上

2

面源污染治理

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促进畜禽粪污、秸秆、尾菜、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5%95%85%85%以上

1

光伏农业

大力发展“光伏设施农业”

光伏设施农业”低碳发展模式和规模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2

集约发展

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机械化、集约化程度较高

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农机具,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为突出

1

村域生态

农村发展与企业生产和谐共存

村域内及周边企业无排污异臭现象

1

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