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2023年甘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表日期:2024-05-31 09:01:55 发布机构:统计局
索引号 620702019/2024-00009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统计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4-05-31 09:01:55 是否有效

2023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工作目标“三抓三促”行动为依托,深入贯彻实施“四强”行动做深做细“五量”文章立足实际精准施策,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经济增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反馈结果,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71亿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29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78亿元,同比下降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4.64亿元,同比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22年的24.9172579调整为25.115.659.3第一产业比重提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回落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722元,同比增长5.4%。

十大生态产业:全年全区完成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11.14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2.63%,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

民营经济:年末全区范围内私营企业累计22459户,注册资1007亿元,其中,年内新增2607户,注册资102.7亿元。个体工商户累计42625户,注册资金57.56亿元,其中,年内新增5785户,注册资金16.64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269个,其中,年内新增69个。

二、农

全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28.14万亩,比上年增加6.19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2.09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制种玉米种植面积 67.54万亩,比上年增加0.1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9.82万亩,比上年增加4.4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06万亩,比上年增加0.0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06590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夏粮产量17342吨,比上年增长1.5%;秋粮产量489248吨,比上年增长1.7%。蔬菜产量971912吨,增长14.1%。

年末大牲畜存栏28.45万头,比上年增长3.7%。猪饲养量 44.5万头,比上年增长5.6%;牛饲养量40.06万头,比上年增长4.7%,其中,乳牛存栏4.75万头,比上年增长18.9%;                                                                                                                                                                      羊饲养量212.6万只,比上年增长10.1%;家禽饲养量429.48万只,比上年增长4.9% 。猪出栏29.49万头,比上年增长9%;牛出栏12.33万头,比上年增长5.2%;羊出栏115.8万只,比上年增长13.6%;家禽出栏249.12万只,比上年增长5.6% 。全年肉产量54894吨,比上年增长13.7%;禽蛋产量11692吨,比上年增长92.6%;牛奶产量150507吨,比上年增长16.5%。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围绕制种玉米、蔬菜、中药材、食用菌、肉牛、奶牛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90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户, 销售收入达到29.51亿元;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2户,销售收入达到20.93亿元;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47户,销售收入达到16.5亿元。

全年依法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69个,各类合作社成员47986人,带动农户66982户,占全区总农户的65.06%。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137395万元,流动资产134286万元。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6.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5%,涉及农户26522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6522份。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5.4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到21788台,各类拖拉机配套机具达到63835台(件),拖拉机与农机具的配套比达到1:2.9。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517万元,补贴农机具3517万元,受益农户3060户。年末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136个,成员1546人。

林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7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72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32%,绿地率40.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6.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增长42.5%。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8.1%;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6.4%。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分别增长46.2%1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分主要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长51.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10.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0.5%;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下降9.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31.8%;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0.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水泥77.64万吨,同比增长0.5%;饲料17.8万吨,增长10.4%;高纯硅44564万吨,下降0.9%;塑料制品2955吨,下降7.2%;成品糖16623吨,增长13.2%;人造板17380立方米,下降45.7%;化学农药8537吨,增长15.1%;中成药626吨,增长20.6%;发电量36.64亿千瓦小时,下降6.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11亿元,增长5.98%。产品销售率为71.6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89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5%。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14.57亿元,同比下降18%。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18%。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6.31,房地产投资下降64.89%。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3.0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7.0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7.0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8.6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4.89%,其中住宅投资下降68.7%。房屋施工面积 412.72万平方米,增长683%;房屋竣工面积158.18万平方米,增长1162%。商品房销售面积48.53万平方米,增长19.61%;商品房销售额19.89亿元,增长33.12%,其中,期房销售额12.81亿元,增长0.3%。

五、服务业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3.89亿元,比上年增长9.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22亿元,同比增长24%;金融业增加值14.07亿元,同比增长6.7%;房地产业增加值9.3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7.09亿元,同比增长3.3%。

交通运输: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00.55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39953.44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074.13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85469.78万吨公里。年末全区客运线路55条,公交线路20条,公交车201辆,出租车1225辆,年末营运车辆保有量7596辆,其中,客运车2168辆,货运车5428辆。

邮电通讯: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3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5528万元,增长15.04%。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7.53万件,包裹业务0.23万件,快递业务量85.21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250.57万元。电信业务收入52042万元,增长21.2%。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91683.3户;移动电话用户634565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55600户。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8亿元,比上

年增长10.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增长10.2%;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亿元,增长10.6%。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140.8亿元,增长9.9%;餐饮收入10.0亿元,增长16.8%。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

5.9%,烟酒类增长1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金

银珠宝类增长46.1%,日用品类增长27.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

材类增长37.1%,中西药品类增长8.6%,通讯器材类增长43.7%,

汽车类增长11.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0.8%,化妆品类下降30.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39.4%。

对外经济: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总值3.68亿元,增长39.5%;进口总值0.14亿元增长112%。

招商引资: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8个,总投资161.66亿元,新建、续建项目共计落实省外到位资金102.45亿元,增长55.1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1亿元,同比增长11.27%。其中:税收收入4.40亿元,增长23.39%;非税收入7.51亿元,增长5.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01亿元,同比增长11.43%。

金融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36.25亿元,同比增长12.7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68.45亿元,增长12.6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66.06亿元,增长11.45%,其中,住户贷款140.07亿元,增长4.4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25.99亿元,增长14.74%。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2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61亿元,增长19.63%;寿险保费收入21.47亿元,增长8.5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年末全区拥有科研机构4个,全年科学技术支出6281万元,同比增长55%。全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72项。受理专利申请652件,授权专利543件,有效发明专利192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4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8.99亿元,增长25%。

教育:年末全区职业教育在校生438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9420人;初中学校在校生16119人;普通小学在校生32990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4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86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2023年向全国各类高、中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4497人,高考录取率达到95.74

九、文化旅游、体育和卫生健康

文化:年末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旅游:全年全区接待境内外游客1349.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6.8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07亿元,同比增长179.28%。

体育: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847个,其中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场地461个,乡镇、行政村体育健身场地1386个。全年全区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32枚。其中金牌5枚、银牌11枚、铜牌16枚。

卫生健康: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00个,其中综合医院13家,中医医院1家、专科医院14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乡镇卫生院 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7821人,其中注册执业医师2120执业助理医师313人,注册护士3056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300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 5200张。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1.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1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6.9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乡村人口21.99万人,占总人口的43.04%。常住人口中,分年龄段,0-15岁人口8.1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03%;16-59岁人口33.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5.47%;60岁及以上人口9.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8.51%。人口出生率6.56,死亡率9.60人口自增率为-3.04‰。

人民生活: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41元,比上年增加2027元,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889.5元,同比增长12.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4元,比上年增加1692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02.9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9%。

社会保障: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45607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56113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615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056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420人;参加失业保险25216人;参加工伤保险43230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15312人。全区年末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277人,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019.76万元;年末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2759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516.47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水资源:全年全区总用水量7.00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6.44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07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325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160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68.58立方米(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6.48立方米(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

环境:全区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54ug/m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8ug/m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20ug/m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 309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4.7%。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1.7dB,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0.4dB。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黑河干流张掖段各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质均达到相应水域标准。山丹河水质属Ⅳ类。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9起,死亡10人,受伤19人,直接经济损失056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38人,工矿商贸(含农林牧渔)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人,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人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甘州区统计年鉴2023》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常住人口数、城镇化率来自全省2023年人口抽样调查反馈数

4.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新增就业人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不含市直部分)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保局;最低生活保障数据来自区民政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区金融办;保险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区交通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局(2017年起分列甘州区数据);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市场监管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数据(含市属)来自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民营经济来自区市场监管局;医疗卫生数据(含市属)来自区卫生健康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甘州分局;土地资源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甘州分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区水务局;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自区林业和草原局区城管执法局园林绿化中心;外贸数据来自区商务局;消费价格数据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来自国家统计局张掖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