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1日在张掖市甘州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发表日期:2025-01-22 10:45:07 发布机构:政府办
索引号 620702001/2025-00025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5-01-22 10:45:07 是否有效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11日在张掖市甘州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甘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赵新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招大引强拓增量,聚链成群扩体量,培优育强提存量,扬长补短挖潜量,创稳化险控变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坚持延链补链、聚势蓄能,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生态工业转型突破、全域旅游强基拓面、现代服务扩容升级,产业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71.7亿元、增长4.8%。加快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新建戈壁设施农业5603亩,玉米制种面积达75.3万亩,种植蔬菜42.6万亩、有机认证2.4万亩,奶肉牛饲养量50.3万头、鲜奶产量24万吨,肉牛屠宰、鲜奶加工量分别增长17%、18.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3.5%。新申报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个、累计达104个,娃娃菜荣获全省首个碳标签认证农产品,珍珠油杏、早酥梨在世界林木业大会上分获金银奖,金源种业成为全区第4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甘州区被确定为全省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县。一产增加值预计增长7.5%。深入实施工业突破行动,新能源装机规模233.6万千瓦、占总装机的36.1%,新型储能规模达80.6万千瓦。实施格瑞尔反刍生产线等10个“三化”改造项目,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达到100户,兰标生物、传祁乳业、祁连牧歌荣膺全省工业经济贡献突出企业,正大饲料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昆仑生化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和工业设计中心,饲料、玉米种子加工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首批省级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6户,宏泽海槿制氢电解槽产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前进牧业、贯党菇业新技术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甘州区成为第一批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建设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二产增加值预计增长3.6%。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平山湖大峡谷创建5A级景区工作全面启动,城市动物园、冰雪大世界项目应运而生,丝绸之路国际啤酒节、峡谷幻境音乐节等活动异彩纷呈,甘泉蒲扇、古城雪糕等国货潮品闪亮登场,新增省级非遗项目4项、非遗传承人8人,一隅民宿创建为国家丙级民宿,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甘州区获得全省文旅市场监管质效提升奖,全区接待游客1570万人次、旅游花费113亿元,分别增长16.4%、36%。全面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7119万元、带动消费超5亿元,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0户、达到225户。新乐超市携手胖东来推出商业零售新模式,张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兰州体验中心投入运营,举办“张菜进粤港澳”深圳产销推介会并在香港设立直营店,中国特产·甘州馆入驻京东平台,甘州八坊创建为省级特色餐饮街区,甘泉文化旅游街区获评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入选全国“领跑县”典型案例,甘州区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三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预计三产增加值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8亿元、增长10%,外贸进出口额2.1亿元、增长20%。

二、坚持远谋近施、招大引强,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在“谋、争、引、建”上下功夫,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立足长远发展谋划实施项目,谋划储备项目352项,开工建设233项,3个省列和13个市列项目有序推进,西北粮食进出口仓储物流配送、老旧燃气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等172个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重大建设项目库。围绕政策导向争取资金支持,申报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38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49项、“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60项,争取各类资金40亿元。坚持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成立兰州市甘州商会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办,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10项,落实省外到位资金118亿元、增长26%,第三十届兰洽会成功签约项目20项、投资91.5亿元,10亿元以上及“三个500强”企业招商项目8项、投资74.7亿元。建立包抓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平山湖矿区一号煤矿股权成功转让,地面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张掖星座“神启号”SAR卫星顺利发射、完成在轨测试,开启全省商业航天先河。日用玻璃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开工建设,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张掖火电二期进展顺利,株洲中车零碳装备制造、750千伏甘州主变扩建等57个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7亿元。

三、坚持标本兼治、绿色赋能,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成为甘州更加靓丽的底色。扎实推进生态环保问题整改,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反馈的16项问题按时序推进整改、已销号6项,21处人工水面整体压减11处,压减取水量1261万立方米,关闭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121眼、农业灌溉无证取水井33眼。全力打造节水型社会新标杆,推行“预算+计划+定额”水资源管理模式,完成农业地下水水价调整,水权确权登记率10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3,万元GDP用水量降低8.8%,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42%,地下水实际用水量较2023年减少7300万立方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PM10浓度均值分别下降9.5%、15.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8%,连续8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位列全国前茅,污水处理厂入选全国首批绿色低碳标杆厂;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36万亩、湿地修复855亩、农田林网建设2400亩、绿化造林1600亩,靖安乡创建为“省级森林小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挂牌运营,率先在全省完成造林碳汇CCER项目减排量预售,全省首笔有机农业GEP生态价值贷落地甘州,建成全省首个“零碳校园”“碳中和酒店”,西部碳汇公司荣获中国节能协会创新奖、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奖。

四、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城市品质大幅提升。聚焦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不遗余力补短板,城市“颜值”“内涵”实现双提升。科学推进城市更新,完成住房、社区、街区、城区四个维度城市体检,城市地下管网五年规划通过审批,2005年以前修建的老旧住宅楼全部完成改造,城市更新经验在全国现场会上交流,“保交楼”工作连续2年受到省市表扬,甘州区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持续抓好精细管理,规范设置应季瓜果销售点21处253个,新增充电站6座、充电桩200个、机动车停车位692个,“智慧城管平台”高效运行,张掖荣获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之美丽宜业之城,甘州区被确定为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第三方评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地测评取得可喜成绩。切实加强名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文庙巷、劳动南街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治提升项目规划通过市级审核,认定公布历史建筑38处,5处古民居原址保护修缮工程有序推进。

五、坚持强基固本、兴业善治,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围绕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坚决守牢红线底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34.2万亩、保护率达86.5%;完成粮食作物播种93.8万亩、产量51.7万吨,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量齐增。严格落实“一键报贫”“831”防返贫致贫机制,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8亿元扶持产业发展、设施建设,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7162元、增长8.9%,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明显。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拆除空置老旧房屋886院,实施农房抗震改造484院,新墩园艺村、三闸新建村等18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通过市级复核,乌江、明永、上秦3个集镇改造有序推进,建成梁家墩“蔬乡庭院”、大满“城南故里”等14个示范点,完成甘浚镇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7户。着力加强乡村治理,打造全要素融合“全科网格”314个、“议事广场”“议事走廊”1150个,解决群众“关键小事”3250件。甘浚镇人民政府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63.1%的村突破30万元,党寨马站村等3个村完成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试点任务,甘州区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县、全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六、坚持共建共享、均等普惠,民生事业稳步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部办结,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拓宽就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98名,招录事业单位人员192名、辅警7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8%,城镇新增就业8263人,输转城乡劳动力8.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5%,金葵花种业获评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零工驿站”入选全国工会创新案例,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认定为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提升教育质量,前进小学建成投用,北辰中学设立招生,4所农村学校食堂完成改造,引进招聘学科专业教师141名,高考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实现双提升,职教中心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上获金奖,南关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综合实践学校入围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甘州区跻身全省阅读教育试验区。改进医疗服务,建成省级医养结合试点1个,颐道中藏康复医院启动运营,2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国家服务“基本标准”,甘浚、新墩卫生院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评审,区妇幼保健院通过“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评审。创新养老模式,5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和12个城乡老年助餐点建成投用,新增养老床位300余张,居家适老化改造2977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43元,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在央视《新闻1+1》专题报道,区中心敬老院评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机构,甘州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健全救助机制,积极创建“救急难”试点县区,建成残疾人照护中心2家,发放困难对象保障金1.6亿元、救助金4675.8万元,实现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深化“结对帮扶·爱心甘州”工程建设,为“三类对象”帮办实事1950件。图书馆获评全国阳光助残先进单位。

七、坚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秉持“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理念,尽最大努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国务院安委会考核巡查反馈的63项问题完成整改61项,对西部批发市场重大消防隐患进行全面整治,高效组织甘浚镇8·24山洪救援,圆满完成抗震救灾紧急集结拉动演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乡镇街道“七有”、村庄社区“五有”目标,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实现“一平三降”。全力化解债务风险,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3亿元,税收收入占比提升5.1个百分点、达42%。政府到期债务还本付息9.51亿元,隐性债务年度化解率达101%,偿还中小企业欠款1.55亿元,建立“资产超市”盘活闲置房产2582万元,推动“债转股”4000万元,协助高风险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资产35.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38.3%。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33.9%、6.5%,区公安监管医院建设工作被公安部表扬,“种子法庭”倾心呵护“农业芯片”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建设典型案例,“全景式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一院一品”特色品牌,甘州区在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获最佳风采奖。

八、坚持刀刃向内、革故鼎新,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作风大转变促进效能大提升,努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围绕助企纾困建设服务政府,组建营商环境建设局,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为10户企业授信12.8亿元,减免2062户企业社保费102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97万元,帮助解决诉求问题264项、办结率100%。成功申报中国贸促会营商环境监测站,“一书一课两平台”典型案例荣获中国营商环境数字创新大赛二等奖。甘州区在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位居第一,纳入国家首批质量强县培育城市,入围全省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强市辖区”。聚焦高效便民建设数字政府,持续开展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优服务“四减一优”行动,增设“高效办成一件事”“陇商通”服务专窗,首批13个重点事项和第二批8个“一件事”上线运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入驻率、数据资源挂接率均达100%,“12345”便民服务热线办结率100%、满意率99.9%。着眼公平公正建设法治政府,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编制公布部门权责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证明事项目录清单,公平竞争审查率、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率、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审核率均达100%,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非公经济人士意见建议,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高质量办结倡导清正务实建设廉洁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纵深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持续压减,政府系统文件、会议、督查数量大幅减少。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202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政府债务包袱沉重、历史遗留问题凸显,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考验,我们事不畏难、行不避艰,以跳起摸高的志气、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常规的勇气,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扩投资、惠民生、促改革、护生态、防风险等工作,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市场监管、退役军人、审计统计、档案史志、供销服务、妇女儿童、扶残助残、老龄慈善、灾害防御等事业全面进步,有望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区并位次前移。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饱含着全区上下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力拼搏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市驻区单位、驻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和支持甘州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甘州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前行道路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结构不优的问题尤为突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1.5:1,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在GDP中仅占12%,工业“短腿”问题仍未改变;三产业态单一,旅游人均花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过境游”向“过夜游”、“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还需持续发力。二是缺乏带动区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重大项目接续不足、项目开工率不高、部分重点项目进度缓慢、政府投资项目减少、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等因素制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三是长期以来积累的各类矛盾集中凸显,财政自给率不足四分之一,暂付款居高不下,收支不平衡,化解政府债务、民营企业欠款、征地补偿款、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压力较大。四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交织,用地、用水等资源约束趋紧,资金、能耗等要素保障不够充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还不够有力。五是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攻坚克难的意识不强、实干担当的劲头不足,纪律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5年主要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按照区委工作安排,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融入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设,牢牢把握“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强化综合能源、现代种业、文化旅游三大支撑,促进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三大转型,提升项目带动、消费扩容、改革赋能三大动能,加快建设农业大区、工业强区、旅游名区,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动能稳中蓄势、民生保障稳中提质、社会大局稳中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州实践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5%。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大张旗鼓抓项目、扩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快实施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深度谋划储备项目。抢抓“十五五”规划编制窗口期,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重”“两新”“七地一屏一通道”、新型城镇化试点等领域,充实完善“三库四清单”,落实项目生成“四化”机制,谋划储备重大项目620项以上、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

多方争取资金支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变动趋向,深研国家和省市出台的财政、化债、投资、消费等政策,找准政策与区情的结合点和突破点,高频高效“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加快推进储备项目提级论证、前期准备等工作,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45亿元以上。

着力提升招商质效。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紧盯经济发达活跃区、优质项目溢出区、头部企业聚集区、产业链关键地区,细化6条产业链招商图谱清单,强化节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举措,力争投资机会清单项目达到100项以上,引进落地头部链主企业5户以上,落实省外到位资金131亿元、增长15%。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严格落实重大项目挂项包抓和指挥长制,对已开工项目赶进度、未开工项目抓服务、意向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一项目一策”解决好难点堵点,确保兰张三四线甘州段、S10张掖至马鬃山高速甘州段等181个重大项目按时序推进,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以上。

二、扬优聚势抓产业、稳增长。紧盯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做好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文章,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体现甘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扩量提质,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六个空间”,重点培育玉米制种、绿色蔬菜、奶牛肉牛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立足打造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建设种子产业园科创中心和交易服务中心,加大生物育种、全程机械化研发推广力度,实施8.6万亩高标准“五化”示范基地和10条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小包装”种子加工率达到70%,使甘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域玉米制种基地、生产加工基地、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立足打造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加快建设巴吉滩、神沙窝、靖安等设施农业产业园,新增设施农业4800亩,新认证有机蔬菜基地4.3万亩、有机农产品7个、“甘味”品牌2个、碳标签农产品1个,积极承办第八届中国有机大会。立足打造全国肉牛优势主产区和黄金奶源基地,实施奶业提升整县推进、肉牛提质增量等项目,推广应用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五良”养殖技术,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点17个,奶肉牛存栏量达到45万头,生鲜乳产量达到25万吨。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转型升级,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和“接二连三”文章,加快实施神农菇业二期、纯真时代乳粉等重点项目,鼓励支持祁连牧歌、传祁乳业等企业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4%以上、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35亿元以上。围绕传统工业企业“三化”改造,重点实施河西硅业工业硅循环冷却水近零排放、圣康源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华西能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等10个项目,新升规企业10户以上,培育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省级绿色工厂1家,力争产值超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5个,5-10亿元5个、15-20亿元1个、20亿元以上1个。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综合能源产业,以打造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为目标,坚持“风光水火氢”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加快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黑河建业10万千瓦风电、长电新能南滩10万千瓦光电、330千伏团结变电站、330千伏二号汇集站、增量配电网等项目建设,加快平山湖一号煤矿建设、二号三号煤矿核准进度,风光电装机规模达300万千瓦。聚焦新材料产业,坚持硅系材料、碳基材料、硅锰合金、日用玻璃等领域多极突破,实施河西硅业年产20万吨、黑河水电年产17万吨硅系材料、纳塔新材料万吨级碳纤维、智鑫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等项目,加快日用玻璃产业园二期建设和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聚焦先进制造产业,以区域化、本土化、多元化和数字化为主攻方向,推进特变电工电力装备制造、远达重工风机机舱罩、雄正电气箱式变压器、海氏颐道医疗器材等项目建设,支持海装风电、创科农机、万锐农机、汉昌节能装备等企业扩产能、拓市场。聚焦精细化工产业,以中成药资源开发利用、化工中间体及化学制剂等产品开发为重点,加快实施启福生物利福霉素、美科化学钾系列农业类化学品、大弓农化仲丁灵原药等项目。聚焦循环经济产业,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导向,加快轩昂科技印花糊料二期、广东星联塑料循环产业园、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聚焦文旅康养产业,在盘活优质资源、培育新型业态上下功夫,加快甘州府城商旅融合、神沙窝太阳岛温泉康养、嘉年华厚道小镇等项目建设,培育“中医养生+旅游”等多元化业态。

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瞄准未来能源,以氢能、新型储能为着力点,实施特变电工氢氨醇一体化、军创第三代零碳生物质柴油、能楹重力储能等项目,创建全省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瞄准未来空间,以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为突破口,推进张掖星座SAR卫星项目建设,谋划布局航天产业园,力争卫星研发制造、火箭生产发射等项目早日落地。瞄准未来信息,以张掖大数据产业园为依托,推进中数博通智算中心、本源量子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健全完善“5G+大数据”通信基础设施体系,促进量子通信与智慧城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融合发展。瞄准未来制造,以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平台,吸引头部链主企业入驻,积极开发智能控制、智能解析、智能硬件产品。瞄准未来健康,构建新型大健康产业体系为抓手,加快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基地、干细胞储存库等项目建设,在特色中药材种植、优势中成药研发、文旅医养融合发展上求突破。

三、多轮驱动抓消费、活市场。着眼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全省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增强消费对经济的刺激拉动作用。

文旅消费提档升级。聚焦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平山湖大峡谷5A级景区创建,推出张掖古城探秘游、黑河湿地生态游、诗意甘州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持续开展花游季、清凉季、彩林季、冰雪季系列活动,举办黑河生态马拉松赛、平山湖大峡谷越野赛等品牌赛事,打造户外露营、研学科普、冰雪体验等旅游新业态和消费新场景,叫响做靓“彩虹张掖·诗意甘州”文旅品牌,加强与携程、浙江旅游协会等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实施“引客入张”行动,力争接待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增长15%,旅游花费达130亿元、增长15%。

城市消费提标扩容。全力争取零售业创新提升国家试点项目,重点培育国芳、鑫汇、金张掖、爱琴海等商业综合体,加快甘州大集和绿洲嘉信市场改造建设进度,提升张掖老街、甘州壹街等夜经济聚集区品质,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平台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支持新乐超市与胖东来合作提标扩能,接续开展“以旧换新”促消费系列活动,巩固提升县域商业体系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效,持续增强城区消费承载力。

农村消费挖潜增量。加快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重点实施上秦、大满、明永3个集市标准化改造,引导大型连锁商贸企业下沉农村,开展家电、汽车下乡让利促销等活动,畅通消费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合理布局“一点多能、一站多用”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站100处,打通乡村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

经营主体扶优培强。深入实施服务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坚持限上企业抓扶持、近限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鼓励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等转变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规模,引导符合条件的批零住餐、商贸流通企业升规纳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适配化、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和服务业企业多元化,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户、达到245户,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户、达到33户,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2户、达到17户。

四、双向发力抓城乡、促融合。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同,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补齐城乡发展短板,力争城镇化率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59.5%。

坚持规划引领。围绕“生态型、旅游型”城市功能定位,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统领,扎实推进宜居宜游宜业宜商宜学宜养“六宜”城市建设。科学编制城南片区、227线城区段等重点区域和剩余38个发展类乡村规划设计,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批后管控+监测预警”的管控体系。

推进城市更新。以中心城区城市建设三年行动为抓手,建立产城融合发展投资引导机制,推进4个老旧小区和7个城中村改造,实施热电联产二期供热管网、危旧房改造等城市补短板项目,打通甘泉中街、纬四路东段等6条市政道路,确保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达标验收,争创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县。实施8处古民居复原修复和5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开展第三批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公布一批历史地段,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巩固提升九大行动,大力践行“721”工作法,扎实开展空中飞线、门头牌匾、户外广告和燃气安全、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规范便民市场和夜市管理运营,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养护,探索“以园养园”模式,提升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深化乡村建设。按照“四集中”模式重点打造12个乡村建设示范点,实施上秦、明永、小满中心集镇和老寺庙社区改造提升工程,创建“和美乡村”2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8个,全面完成甘浚西洞村灾后重建任务。纵深推进农村“八改”,拆除高速高铁沿线土坯房1000院,新建农村道路24.5公里,新改建抗震农房473院,完成改厕1000座,村庄绿化率达33%以上,建设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的现代化新农村。

创新乡村治理。全面推行“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大力推广“邻里小院”“民事直说”模式,规范“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工作程序,持续强化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专项整治,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固强补弱抓生态、筑屏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努力提升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

加强系统治理。全面完成生态环保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果,启动实施黑河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加快国家“三北”工程综合示范区建设,完成农田林网改造提升1500亩、草原修复治理30.8万亩、新造林及林分修复抚育2.9万亩。

严格污染防治。实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攻坚行动,集中整治扬尘、燃煤及其他污染物。统筹推进“三水”治理,常态化加强水质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深入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强化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和修复治理。

打造节水标杆。坚持“十六字”治水方针和“四水四定”原则,深化水权水价和水管体制改革,开展全国首批水预算管理试点工作,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西浚、大满、盈科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智慧水务应用管理平台,加快实施“井转河”水源置换、再生水利用工程,用水总量控制在6.92亿立方米以内,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70%以上

推进价值转换。依托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开发林业碳汇CCER项目,放大“GEP+信用担保”“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融资模式效应,丰富“生态贷”“碳金融”“水权贷”等金融产品,推动集体林权、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线上交易,实现生态产品增值溢价,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锻长补短抓民生、增福祉。紧盯公共服务短板,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升民生保障均衡性、公平性和可及性,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事业。

对标幼有善育,落实积极的生育支持政策,推进“托幼一体化”衔接,构建以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儿园办托班为主,以家庭托育点、社区驿站为补充的“5+X”托育服务体系,新增幼儿园空余学位转托位465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

对标学有优教,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加快民族幼儿园扩建和张掖三中、第十幼儿园建设,撤并农村9所小学教学点、1所幼儿园,新增公办园位720个、义务教育学位3420个,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加快推进职普融通发展。

对标劳有厚得,全面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扎实开展社保精准扩面专项行动,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做实“岗位供给”“就业需求”两类清单,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新增城镇就业7800人以上,输转城乡劳动力7.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亿元。

对标病有良医,深化“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全面推进“1+8+N”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完善区级三个“五大中心”职能,持续加强医师规范化培训,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全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

对标老有颐养,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格局,新建4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个村级互助幸福院、5个老年助餐点,加快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完成适老化改造2000户,力争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70%以上,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提高5.5%。

对标弱有众扶,做好防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深化“结对帮扶·爱心甘州”工程建设,建成运营残疾人托养中心,实施17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打造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省级示范点,全面落实“三类对象”2937户3067人帮扶任务。

对标住有宜居,深入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加强住房市场化供给,积极推行“房票制”,管好用好56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强化城镇住房、收入困难家庭公租房保障,重点关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

七、蹄疾步稳抓改革、谋创新。把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县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通办”“帮办代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便民服务,持续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包抓联”“六必访”和重大项目“容缺受理”等制度,加强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用能等要素保障,提升行政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切实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坚持功能重定、主业重构、资产债务重组、体系架构重塑、制度机制重建,完善国有企业“2+7+N”管理运营体系。加快甘州府城、甘州壹街等国投集团资源资产盘活利用,运用债转股、拍卖出售、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推进资产重组,增强“自主造血”功能和抗风险能力。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理念、开展联合协作、拓宽经营领域,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提高效益。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规范村集体经济公司运营管理,巩固25个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富裕村,提升55个50万元以上的小康村,壮大141个15万元以上的一般村,消除23个1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力争国家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83户巩固提升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成果,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力推进“强科技”行动,动态更新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库,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2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0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户以上,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0项以上,登记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完成技术交易额21亿元。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推进中铁智慧物流产业园、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港中转仓项目,持续扩大中亚、西亚市场份额,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4亿元、增长15%。加快实施世行贷款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创新、亚行贷款3万头肉牛智慧牧场、以色列贷款万亩中药材制种产业基地等5个外贷项目,落实资金2.3亿元。

八、居安思危抓防范、守底线。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度警觉,以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的实绩实效护航高质量发展。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八大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重点消除未经消防验收投入使用的建筑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提升建设,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守牢政府债务底线。加强政府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控,全面起底盘活闲置低效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增加土地、房产、矿产等资源资产性收入,妥善处置征地补偿款、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常态化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减“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执行项目提级审批、财政承受能力、债务风险评估等制度,严防隐性债务增量,完成年度政府债务化解任务。

守牢金融风险底线。落实落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策措施,压紧压实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主体责任、部门协助清收责任、政法部门执法司法责任,千方百计清收处置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控制到5%以内,退出全省高风险金融机构序列。

守牢信访维稳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入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健全完善诉调、警调、访调“三调对接”机制,有效化解不动产“办证难”等问题。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州”。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责任在肩、使命如磐。我们将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锤炼绝对忠诚品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推动中央决策部署、省市工作要求和区委工作安排落地落实。

坚定为民服务初心。牢固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化“三抓三促”行动,始终把“国之大者”作为“责之重者”,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作为“履职清单”,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恪守依法行政职责。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完善府院联动机制,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司法、社会和审计统计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确保政府权力行而有规、监督有力。

激扬奋勇争先斗志。始终保持只争朝夕、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善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接烫手的“山芋”,让实干担当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

永葆清正廉洁本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靶向整治各类“四风”问题,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面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严明干部队伍纪律作风,让秉公廉洁用权、勤勉干净干事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州新篇章!

注解:

1.“一屏三地”:省委、省政府赋予张掖的功能定位,即筑牢守好国家西部安全生态屏障,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2.“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3.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4.GEP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简称“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

5.乡镇街道“七有”、村庄社区“五有”:“七有”即有应急管理机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救援队伍、预案体系、物资储备、指挥平台;“五有”即有应急队伍、避难场所、保障物资、叫应机制、处置方案。

6.“一书一课两平台”:“一书”即《甘州区营商环境惠企政策蓝皮书》,“一课”即惠企政策培训宣讲,“两平台”即甘快办APP和甘肃政务服务网。

7.“七地一屏一通道”:即建设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通道。

8.“两重”“两新”: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9.“三库四清单”: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投资项目清单、省市列重大项目清单、重大前期项目清单、重大增量项目清单。

10.项目生成“四化”机制:制度化分析研究、专班化调研论证、动态化储备管理、常态化申报调度。

11.现代农业发展“六个空间”: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物理空间、技术空间、加工转化空间、农业资源价值衍生空间、市场化品牌化空间、深化改革空间。

12.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

13.“1+8+N”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区人民医院为总院,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分院,其他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共体。

14.三个“五大中心”:慢性病、微创介入、肿瘤、麻醉、重症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检验、心电、病理、影像、消供中心。

15.“2+7+N”:黑河水电和国投集团+聚兴达城建、万汇水务、西部风情文旅、春分农业、现代种业、青绿林业、张国臂掖人才公司+N个产业实体化发展公司。

16.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体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相关政策解读:一图看懂甘州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