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张掖市甘州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发表日期:2023-01-30 10:57:33 发布机构:政府办
索引号 620702001/2023-00004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3-01-30 10:57:33 是否有效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张掖市甘州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赵新福

(2022年1218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甘州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极不平凡、极具考验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多轮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聚焦省委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决策部署,围绕市委“一屏四城五区”发展目标,按照区委立足“五大定位”、坚持“四业并举”、强化“双轮驱动”发展思路,扎实做好扩投资、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可喜成绩,较好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发展基础更为牢固。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扎实开展“冬日无闲·大抓项目”和“抓项目、扩投资、赶进度、提效能”集中攻坚活动,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18%以上。

紧盯政策导向谋划实施重大项目,投资96亿元的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于10月开工建设,投资72亿元的张掖火电二期和投资6.36亿元的100万吨储煤基地项目落地实施,备受全社会关注的平山湖综合能源基地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煤炭资源探矿权竞拍成功,勘探工作全面完成,矿区总体规划获批,主干道达到通车条件,引水工程正在实施。

抢抓发展机遇争取政策资金支持,39.66亿元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获批,8.97亿元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落地,玉米种子产业园等5个项目入选政策性基金项目库,到位中央预算内投资1.0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7.84亿元、政策性开发性基金1.5亿元,落实融资贷款47.16亿元。

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徐矿集团株洲中车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48项,兰洽会成功签约项目47个,中能建张掖电化学储能等20多个链主企业项目落户甘州,赛威种业等25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预计全年到位招商资金70亿元增长11%。

破解瓶颈制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列入全市“三个清单”的130个项目全面开工,5个省列、20个市列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旅游大通道北线建成通车,酥油口下库下闸蓄水,河西硅业一期工程建成投产,15万亩标准化种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产业类项目投资比重达到51.3%,较去年提高19.8个百分点。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抓产业、稳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全域旅游、现代服务四大主导产业,做好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文章,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52亿元、增长6.5%。

深入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兴园区、育集群、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加快建设玉米种子、蔬菜精深加工、现代畜牧、食用菌、有机农产品、设施农业六大产业园区,全力打造玉米制种、绿色蔬菜、奶肉牛、特色种养四大产业集群。粮食播种面积达91.88万亩,完成6.66万亩国家转基因玉米试点任务;冷藏保鲜库达到91座,设施农业达到10万亩,种植蔬菜42万亩、产量达到154万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352个,畜、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52万头、412万只,禽蛋鲜乳产量达到23.27万吨。积极扶持前进牧业、祁连牧歌、甘肃云鑫、神农菇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布“甘州味道”区域公用品牌,认证“三品一标”产品91个,张掖肉牛和食用菌荣获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徐赵寨村(娃娃菜)入围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预计完成一产增加值63亿元、增长8%。

实施工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聚焦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及冶金、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制造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牢牢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南滩30万千瓦光伏发电等11个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智城六新、猗恋服装等6户新建企业投产达标,工业投资增速首次实现三位数增长、预计达310%。突出抓好骨干企业生产,张掖火电厂、巨龙铁合金两户企业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14户规上玉米制种企业产能扩大。全力培育陇仪智能、迪高维尔等10户企业顺利升规,圣康源生物科技、聚兴合新能源设备2户新升规企业产值达到亿元以上。加大传统工业企业“三化”改造力度,奥谱金肽生物工程细胞重组、传祁乳业奶制品深加工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增长15%

实施全域旅游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挖掘地域特色,整合优质资源,加大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开发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沙漠体育公园完成升级改造,奥体中心、职教中心体育馆等项目进展顺利,西大湖湿地、水云乡生态公园、黑河生态公园创建为3A级景区,芦水湾被评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以假日游、近郊游为重点的乡村旅游,推出“七彩甘州游”精品线路,举办花游季、丰收季、彩林季等系列节会活动,倡导“张掖人游甘州、丰收了游乡村”,“如画甘州·桑麻之地度假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前进牧业石岗墩万头牧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休闲观光牧场,预计全年乡村旅游接待738.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3.6亿元,分别增长29.3%、58.2%。

围绕打造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重点培育明清街、欧式街、张掖老街、甘州府城等夜间经济消费聚集区,“甘州有礼”文创产品展销基地建成运营,甘美智慧农产品供应链溯源集配平台普及使用,甘泉文化街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夜间文游消费集聚区培育名单。推行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等营销模式,举办“直播带货赋能乡村振兴”电商人才技能大赛,开展大宗商品展销会、惠民消费券发放、购房家电补贴等促消活动,带动汽车、石油等商品销售额持续增长,预计完成三产增加值146亿元、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2亿元、增长8%。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建设、提品质,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坚持统筹城乡、双轮驱动,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以“塞上江南”为主基调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城市与乡村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格局。

以“三拆三治三通四增”为抓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完善道路、给排水、亮化美化等市政设施,谋划实施城建项目85项,全面完成南大池等8大片区、甘泉巷等22条背街小巷和天源小区等72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山丹南路、永固东路等13条道路建成通车新乐小区火车站街道等6处便民市场建成运营,东升巷体育休闲公园等7处健身场地和100个充电桩投入使用;扎实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中水回用项目建成投用,城南中央文化公园、市民休闲公园已具雏形。

坚持“古色为韵、特色为魂、彩色为形”的彩虹城市理念,加快实施彩虹城市12个示范节点及单体项目城市夜经济彩虹光影廊道玉关路地下彩虹廊道建成运行南大池彩虹社区“口袋”公园白塔彩虹公园水云乡生态公园二期、新河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投用,平山湖彩虹廊道、北部湾生态谷、黑河弱水湾等节点工程加快推进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市容环境“八大提升行动”和“一难两乱”专项整治,拆除违章建筑3.6万平方米、楼顶镂空字379处、大型户外广告64处,新增停车场102处、泊车位9474个、非机动车停放区2483处,改造供排水管网68公里,城市公园绿地达到83处,81块5609亩裸露土地变身“美丽花海”休憩座椅等“城市家具”更趋完备,“脏乱差堵”等城市病整治成效明显城市精细化管理第三方评估位列全省第一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百村示范”建设,编制发展类村庄规划111个,完成6个中心集镇改造提升和60个示范村建设,建成自然村(组)道路300公里,陈寨村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高寺儿、王阜庄、古城、普家庄、龙首5个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清洁村庄173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44户,改厕2186座,拆除老旧房屋1200院,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秸秆饲料化、粪污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85%以上。

积极探索乡村善治有效途径,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改革试点,组建成立村集体公司37个;大力推行“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12篇村规民约入选全市优秀范例,速展村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规范运行三级综治中心、四级调解平台,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实现三级综治中心全覆盖,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6%以上。

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生态、筑屏障,绿色名片愈加靓丽。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统筹推进问题整改、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深入推进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双固定”“双督查”常态化机制,对两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488个问题进行“回头看”,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和信访投诉的75个问题完成整改72个,剩余3个问题正在按既定时序推进,全区生态建设成效持续巩固提升。

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彩虹林海生态公园等项目加速推进,完成国土绿化12.1万亩,黑河林场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和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沙井镇、新墩镇创建为省级森林小镇,完成“四旁”绿化3.2万亩、农田林网1500亩,新建绿色通道223公里,村庄绿化率达30%以上。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开展锅炉煤炉、煤烟炕烟、施工扬尘综合治理1-11月空气优良天数比达90.1%提高1.8个百分点严格落实河长制,194个农村小区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9%,治理经验受到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地膜减量化专项治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清洁等级

一年来,我们蹄疾步稳抓改革、破藩篱,创新动能有效激发。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环境、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上持续用力,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和外在拉动力不断增强。

深化“放管服”改革,办事环节压缩35%以上、办理时限压缩72%,网上可办率达到98.75%,全程网办率达到98.07%,“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列入全省数字政府建设试点;推进“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十项改革,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苏州吴中区等劳务输出密集地建立协同办理机制,公布“跨省通办”事项清单74项、“省内通办”事项清单66项,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成为历史。

实施强科技行动,与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关系,认定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奥林贝尔获批设立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6,迪高维尔、阳创电子等18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兰标生物斩获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第一名;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新选聘科技特派员187名、工业科技指导员10名、科技特派员团队6个和法人科技特派员4个,服务实现行政村和重点企业全覆盖。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玉米制种、奶肉牛、绿色蔬菜、民俗、餐饮、文创、酒店等产业联盟组建运行;累计落实“退减缓免”组合式税费政策6.65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948户、增长6.61%;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五转”工程,新增“自转个”459户、“个转企”242户、“小转规”10户;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升级行动,新增专利授权512件,核准注册商标468件,发明专利约占全市45%;帮助河西制药质押商标2件贷款500万元,实现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零的突破;出台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复苏升温10条措施,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对冲疫情影响,激发消费潜力。

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黑河水电与前进牧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丝路春酒厂改制取得新进展;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完成区经适房中心、新乐小区管委会等单位清产核资;加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力度,水务集团、城建集团组建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林、文旅、人才等集团重组工作有序推进。

一年来,我们尽心竭力抓民生、办实事,人民福祉不断增进。

聚焦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民生投入保障力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第七、第八、第九幼儿园建成招生西街小学、北街小学完成扩建十幼新建、三中迁建、二中改造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区学位、园位分别增加2295个、1800个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严格执行教育“双减”政策,公开招考1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甘州善育“甘州优学”教育品牌在全省推广

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区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大楼建成投用河西走廊(张掖)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疾病防控与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区中医院等项目进展顺利,区人民医院晋级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成功举办全国第七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有效促进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普及;全面推行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价格分别下降55%、70%,药品零差率销售覆盖率达100%。

统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全市首家居家养老助餐服务中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运营第一第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甘浚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养老床位640张,张掖市弘瑞康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为722户城乡特困和重度残疾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落实落细稳就业保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引导279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38名,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32名、社区工作者154名;城镇新增就业8204人、失业再就业8685人、困难人员就业963人,完成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124人次;着力打造“甘州新农人”品牌,劳务输转输出8.45万人次劳务创收22.69亿深入实施“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评选优秀创业项目30个,命名新锐创客119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0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67.5万元。

一年来,我们未雨绸缪抓防范、保安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度警觉尽最大努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落细疫情防控第九版方案和国家“新十条”、省“二十条”优化措施,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面排查整治城镇燃气、自建房、危险化学品、消防、交通等行业领域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成功承办国家“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

加大金融领域风险化解力度全面完成不良贷款年度清收任务,占五年清收处置目标任务的45.85%千方百计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恒大御澜庭项目一期完成交付;全力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完成办理转移登记9886套,总体登记率达94.15%。

深入推进平安甘州建设,扎实开展“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严厉打击整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和行业乱象,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社会治理重点工作考核排名全省第二,矛盾纠纷化解“四方对接”机制在全省推广,被命名为“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通过国家调研评估平山湖蒙古族乡、前进牧业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一年来,我们驰而不息抓作风、促落实,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坚持把抓落实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大力推行“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工作作风,“干”字当头、“实”字托底,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持续增强。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修订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规范。

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常态化落实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被列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候选地区。

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非公经济人士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7件、政协委员提案86件,群众来信来访991件、办结率94.5%。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三公”经费支出持续缩减,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超出预期,但实际发展成效好于预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全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市场监管、防灾减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妇女儿童、慈善救助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饱含着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力拼搏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市驻甘单位、驻甘部队、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和支持甘州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特别让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的是,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医务人员白衣执甲、坚守岗位,公安民警披星戴月、不辞辛劳,社区工作者直面矛盾、任劳任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风餐露宿,志愿者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保供企业顾全大局、不计得失,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社会各界各尽所能、鼎力相助,全区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汇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所有冲锋在一线的抗疫者都是最可爱的人。一双双坚定的眼神,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一幕幕奋战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事迹,都在生动诠释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此时此刻,让我们向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抗疫英雄致敬!

一年的发展实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必须始终把牢政治方向,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始终心存危机意识,正视当前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竞相发展态势,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坐不住的危机感,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必须始终勇于开拓创新,摒弃因循守旧的“守摊子”思想、墨守成规的“等靠要”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突破经验主义羁绊,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破难题、通堵点、强弱项;必须始终坚守为民情怀,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不遗余力办实事、解难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必须始终强化担当作为,树立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导向,做到困难面前敢闯敢试、矛盾面前敢抓敢管、风险面前敢作敢为,脚踏实地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统一思想、保持定力,锚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保持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就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精彩篇章。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与后发赶超、争先进位的目标有较大差距纵向看发展在加快,但横向看差距在拉大,增速徘徊在一般水平发达县区还有不差距,突出表现在全区“四上”企业数量偏少,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投资接续、新产业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异常突出,标兵渐远、追兵已近的形势异常严峻二是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匹配。2022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17.1:57.9,农业作为我区的“金”字招牌,产业基础和发展规模有绝对优势,但是产业化水平还处在相对较低层次,农产品全产业链尚未形成;二产占比偏低,工业“短腿”明显,传统产业占比大,现有企业工业增加值率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多以初级产品生产加工为主,“接二连三”作用发挥不明显;三产资源优势转化不够有力、业态不够丰富、市场集聚效应不强,加之受疫情冲击影响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三产对GDP的贡献率依然较低。三是财力保障水平和财源基础建设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求的矛盾尤为突出。财政自给率不足四分之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仅为44.9%,反映出作为承载税收要素最多的工业经济薄弱,支撑性财源缺乏厚度、总量不足。加之受经济下行和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影响,土地出让金收入连年下降,地方可用财力严重不足,债务化解偿还压力仍然较大。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水平与城市服务型发展定位还有很多短板弱项。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仍有差距,城乡建设投融资机制不够健全,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亟待提高。五是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和作风状况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守成求稳,创新意识不强,敢想敢干的勇气和魄力不足,缺乏锲而不舍的干劲、攻坚克难的拼劲和敢为人先的冲劲,研究政策、谋划发展、破解难题、推动落实的能力有待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期待!

2023年政府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关键一年按照区委总体部署,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持续推进“一屏四城五区”建设,按照区委立足“五大定位”、坚持“四业并举”、强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突出工业主导型和城市服务型功能定位,锚定全省“十强县”目标,围绕工业主导促增量、城市服务拓体量、农业优先提质量、文旅赋能挖潜量、生态功能增容量,着力提升重大项目的拉动力、主导产业的支撑力、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乡村振兴的助推力、城市服务的集聚力、营商环境的竞争力、民生事业的辐射力、和谐稳定的保障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争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全面厚植赶超进位动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国家所需、甘州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谋、争、引、建”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新项目开天辟地的局面

立足长远“谋”。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聚焦建设河西走廊经济带、打造“一区一地”等机遇,高质量谋划实施平山湖综合能源基地、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等一批当前能实施、未来有带动、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产业类项目投资比例逐年攀升围绕教育、医疗、交通、水利、文旅等民生领域,精心谋划储备张金高速暨绕城大环线、“百库千塘万里渠”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确保重大项目接续不断、新增长点持续涌现。

千方百计“争”。抢抓国家扩大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机遇,精心筛选申报符合国家扶持领域的项目,加快办理项目前期手续,确保专项债券争取工作获得更大成果。健全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常态化向金融机构推介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中长期项目贷款及外贷,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撑。持续加强与省市部门沟通汇报,及时了解把握最新政策动向和工作要求,主动做好项目跟踪对接服务,争取获得更多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及各领域专项资金支持。

大张旗鼓“引”。实施“引强入张”行动,紧盯前沿高新技术、领军企业,聚焦国内500强、民营500强以及行业龙头企业,抓住产业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力争达成一批新的合作意向。创新招商模式,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推介洽谈与线下精准对接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开展在外杰出人士“回家乡、看变化、助发展”活动,利用甘州籍在外知名人士“朋友圈”,积极宣传推介甘州特色产业、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甘创业发展、投资兴业。

争分夺秒“建”。严格落实区级领导、部门单位挂项责任制和重点项目指挥长制,按照每项重大项目一个服务团队、一份工作方案、一套工作台账的“三个一”要求,全流程全周期服务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审批周期长、项目落地难、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坚持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标,确保按既定时序推进,以项目建设新成效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多极突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延长“上下游”、补齐“前后端”,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提质增效中夯实现代农业这个“压舱石”。坚持“农头食尾”方向,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产业价值链提升,推动特色农业大区加速向特色农业强区转变。

围绕做强现代种业,加快建设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先行示范区和“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不断完善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机制,持续推进10万亩玉米核心种源扩繁基地、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玉米种子战略储备库种质资源库等项目,制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积极承接落实国家转基因玉米制种任务,打造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玉米种子产业创新高地。

围绕做大奶肉牛产业,以现代畜牧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快实施3万头肉牛智慧牧场、甘肃云鑫奶肉牛养殖基地及肉制品深加工、传祁乳业奶制品深加工、祁连牧歌预制品生产线及冷库改造等项目,建设前进奶业小镇,举办全国鲜奶论坛,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20个以上,奶肉牛饲养量达到46.5万头,生鲜乳产量达到23万吨,打造全国优质牛肉、黄金奶源基地。

围绕做精蔬菜产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市场需求,加快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建戈壁生态设施农业5000亩,稳定发展绿色优质蔬菜42万亩;高标准打造蔬菜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党寨绿色低碳蔬菜产业集群和靖安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推动10户脱水蔬菜企业“出城入园”,建设蔬菜冻干切片、预制菜、超微蔬菜粉等精深加工生产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围绕做靓特色种养产业,以“粮药果菌、羊猪鸡草”为重点,加快建设南滩有机农产品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二期和中药材制种基地、特色林果种植基地、黑河滩羊养殖基地等项目,打造“甘州味道”绿色有机品牌,小杂粮、中药材、特色林果和优质牧草达到39万亩,食用菌产量达到4.7万吨,肉羊、生猪、蛋肉鸡分别达到195万只、43万口和440万只。

在培大育强中引燃生态工业这个“主引擎”。把强龙头、延链条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立非常之志、谋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招,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奏响生态工业高歌猛进的最强音。

聚焦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按照“风光水火氢多能互补、“发输储运造同步发展的思路,重点实施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张掖火电二期、9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协同推进重力储能、绿电储用、氢基制氨等配套项目,力争平山湖煤矿及铁路专用线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

聚焦新材料及冶金产业链,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路径,加快河西硅业续建工程、6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30万吨石英基新材料、日用玻璃低碳产业园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推动聚鑫达窑泉锰铁铅锌多金属伴生矿综合开发循环利用项目早日落地,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产能

聚焦先进制造产业链,着力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支持兰标生物、慧水智能、誉宇机械等科技型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加快犇牛农业机械、恒盛机械等制造业项目落地,实施巨龙铁合金余热发电改造、云鹏工贸锅炉节能技术改造、天倚生物科技沼气燃烧系统建设等10项“三化”改造项目,培育奥普金肽、创科农业机械等10户企业升规入库,力争产值过10亿、税收过千万的龙头企业达到5户以上。

在强基拓面中激活全域旅游这个“动力源”。顺应旅游市场复苏回暖升温大趋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做好“旅游+”“+旅游”融合文章,满足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实施景区景点升级行动。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突出抓好平山湖大峡谷、沙漠体育公园、弱水湾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晋等升级,加快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全力推进甘州府城沉浸式体验文旅综合体、丝绸之路文化村非遗博览园等项目,对高总兵府、明粮仓、文庙巷、大佛寺、泰真堂5个片区进行文物保护修复,完善“游在甘州”智慧旅游平台和全域全景电子导览图,加快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引导标识系统等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实施精品线路打造行动。围绕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开辟河西自驾游小环线、张掖自驾游黄金线,南部打造塞外风光体验区、红色基因传承区,北部打造彩虹廊道观光区、生态康养度假区,中部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区、弱水河畔休闲区,推出红色传承游、橙色康养游、金色乡村游、绿色户外游、白色冰雪游、蓝色水域游、紫色夜间游“七彩甘州游”全域全季旅游精品线路,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景区游向全域游转变。

实施消费业态培育行动。积极开展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加快打造明清街、张掖老街、欧式街、万寿商业街等特色餐饮购物街区,全力推进靖安堡文旅水镇、西遇·宿集、北部湾生态谷、大野口生态农庄等乡村旅游示范节点运营,充分发挥“甘州味道”“甘州有礼”区域品牌带动作用,鼓励开发具有甘州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构建特色鲜明、多元互补的文旅业态体系。

实施服务品质提升行动。巩固拓展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建设旅游大通道西线工程,力争四星级旅游饭店增加到20家以上、三星级以上农家乐达到50家左右、国家乙级民宿达到2家以上。加大文化旅游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发挥旅游专家服务团作用,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诱导消费等违法行为,打造全国旅游市场监管“首善之区”。

在扩容升级中锻造服务产业这个“助推器”。充分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在塑造服务场景、激活服务市场、培育服务业态上全面发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围绕打造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平台,重点建设“15分钟”便民商圈、居民生活服务体系和农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粮油仓储物流配送、绿舟新能源汽车城、爱琴海购物公园中心、鲜源惠民生鲜供应链商城等项目建设,充分植入餐饮、服装、日用品零售等业态,持续培育壮大区域商业体系。

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产业。引进知名快递物流、供应链和品牌连锁企业,发展多式联运、城市配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新业态,推进张掖公路物流港、区域性中转仓和分拨中心、智慧物流城市共配平台等项目建设,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网络,打造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资源共享的西部重要物流集散地。

创新发展数据信息产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全面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加大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推动工业企业业务流程和设备“上云上平台”,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积极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中央厨房+餐饮商超销售”产销模式,增设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自提柜等“无接触”零售服务终端,实现产供销数字化对接。

培育壮大会展经济。依托 奥体中心、大剧院、玉水苑、甘州壹街、丝路金街、丝绸之路文化村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张掖国际会展产业园,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会展服务体系。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精心举办农产品交易会、汽车博览会、马拉松赛、露营大会等品牌节会和赛事活动,积极争办玉米制种、奶牛肉牛、生态环保等行业高峰论坛,广泛开展自然生态、红色文化、丝路文化、民俗艺术等学术交流,推动会展经济与优势产业相互赋能发展。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会展人才,探索建立会展项目对接和市场推广平台,积极培育会展业市场主体,全面提升各类展会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坚持绿色导向,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放眼全域绿”。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黑河流域优质经济林科技示范产业园等4个造林项目,加快推进彩虹林海、元宝枫国家储备林、高原生态苗木储备基地等5个续建项目,新增国土绿化面积4万亩。以旅游大通道、通乡通村公路等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新建绿色通道150公里。高标准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城区水生态公园,实施城区林荫道路绿化提升、公园增绿添彩等工程,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上秦镇、长安镇创建省级森林小镇马站村等4个村创建国家森林乡村,陈寨村、元丰村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

聚焦难点“治污”。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加快建设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重点项目,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2.8%。开展水污染防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及环保装备、污泥资源化处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持续巩固黑臭水体和山丹河整治成效强化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和整治修复,深化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建设,提高固废、危废收集处置能力。

扭住关键“降碳”。创建国家“零碳”城市为目标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热电联产扩容、巨龙铁合金余热节能发电、乡镇清洁能源供暖等项目建设支持黑河水电公司加快建设国家西部碳汇交易平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含绿量”成为“碳汇量”、更具“含金量”。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和绿色节能建筑,开展低碳城市、低碳校园、低碳单位创建,推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让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消费成为甘州新风尚。

扛牢使命履责”。坚决担负起祁连山和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持续推进省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自觉践行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使命。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监测预警机制,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积极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长效机制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项,健全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生态环境安全风险。

坚持示范引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全力推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走在前作表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打好防止返贫“组合拳”。聚焦“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存在潜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低收入群体,针对性制定和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最大限度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高效使用衔接资金,以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户增收为重点,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把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分享给农民群众。全力做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加快推进三闸村新居民社区、庚名村北部湾生态谷2个安置点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统筹做好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绘好乡村建设“新画卷”。科学编制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8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剩余发展类村庄规划,做到“一村一特色、百村百风貌”。全面实施投资13亿元的乡村振兴PPP项目,全力打造陇原乡村“富春山居图”的甘州样板。持续推进“百村示范”建设行动,加快打造2个省级示范乡镇,高标准完成10个省级示范村、20个市级示范村创建和上秦镇、乌江镇2个中心集镇改造任务。健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改造供排水管网38公里,建设自然村(组)道路112公里,铺设热力、通讯管线27公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厕所1700个,拆除老旧空置房2000院,清洁村庄实现全覆盖。

种好农村改革“试验田”。扎实开展国有未利用地有偿使用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国有未利用地管理使用规范化、集约化、制度化。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推进以“前进模式”为引领的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农村资源要素市场配置全面推行村账乡(镇)管,有效保障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安全。

下好乡村治理“先手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片区功能型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聚合、提升效应,推动组织资源转化为促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充分发挥专门机构协调服务作用,拓展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渠道和途径,引导村民成为农村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管理约束作用,优化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做到村民自治有制度可执行。充分发挥平台载体激励引导作用,强化“五星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坚持建管并重,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围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力,持续用力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树亮点,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

打造城市建设的“甘州样板”。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西部批发市场等11个片区和安民小区等3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对22条背街小巷周边建筑外立面进行风貌改造,新建“口袋”公园8处、城市道路9条、排污管道3.1公里,完成5万户燃气设施架设任务和地下管网数字档案工程。注重把彩虹理念、彩虹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重要地段和重点区域,实施滨湖路、玉水街、滨河大道彩虹慢行系统工程,建设欧式街彩虹商业街区和中央商务区彩虹广场,不断提升城市辨识度、吸引力。

创造城市管理的“甘州经验”。纵深推进“十大专项整治”和市容市貌“八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平台、“雪亮工程”、道路监控等现有系统互联互通,构建以“数字赋能+网格管理”为基础的大城管格局。探索“以园养园”城市公园管理新模式动员引导社会力量申报命名城市公园,吸纳社会资本管护公园绿地。积极探索完整社区实现路径大力推行“大社区治理、大物业服务”模式,加强“三无”小区服务管理,加快推进德和园、龙王庙小区等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全面开展餐厨废弃物规范化处理整治,全力打造西北地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标杆。

塑造文明精致的“甘州形象”。坚决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聚焦40类4424个实地测评点位,精耕细作提升整体水平。紧盯中央文明办首次测评反馈、第三方服务机构模拟测评反馈和各级各类交办问题,聚力攻坚推进测评问题全部整改,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持续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覆盖率,加快建立“一所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志愿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广大群众创城认同感。深入开展环境治理、秩序整治、污染防治集中攻坚行动,让文明与精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六、坚持改革创新,聚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的理念,靠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市场拉动,努力让甘州成为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优化“甘快办”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扁平化工作,实现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全程网办”覆盖率。严格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区域评估、模拟审批、帮办代办等服务措施,推动各审批平台互联互通。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更多事项纳入部门联合抽查范围,完善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落实领导干部结对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

优化“甘心服”的市场环境。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整合优质资产,推动水务、城建、文旅、农林等领域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本土企业与招引企业同等对待,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关心关爱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扎实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包联千企“访诉求、解难题、谋发展”活动,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强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管,强化诚信体系建设,落实“红黑榜”制度,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

优化“甘愿来”的要素环境。全面落实税费减免、项目扶持、财政奖补、招商优惠等各项惠企政策,创新运用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贷款担保模式,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等措施,积极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提高土地要素保障能力。深入实施人才引进“三大计划”,深化拓展“十业百社万才”计划,用足用活人才政策措施,发挥产业联盟、人才驿站、双创基地等平台的人才聚集效应,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

优化“甘为先”的创新环境。抢抓第三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机遇,整合企业及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围绕玉米种子、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推进主导产业技术升级蓄势赋能。健全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企业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七、坚持民生为本,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提供更充分的就业岗位。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疫情影响行业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引导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确保年内城镇新增就业7800人,完成劳务输转8.1万人。深入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大力推行“菜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实现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深入开展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行动,加大欠薪隐患排查和欠薪案件办理,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环境。

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开展体教融合试点创建,设立张掖开放大学甘州学院,抓实抓细“双减”工作,建设更具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完成张掖二中教学提升改造、职教中心体育馆和民族幼儿园扩建项目,力争秋学期张掖三中、前进小学、第十幼儿园建成招生,新增园位720个、学位4470个。深化“区管校聘”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加大紧缺学科师资配备力度,扎实开展全方位教师进修培训,打造德才兼备的一流师资队伍。

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深入施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积极做好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有效衔接,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引进、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健全完善以区人民医院为主体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河西走廊(张掖)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区中医院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任务,全方位、多角度满足群众卫生健康需求,实现90%的患者在区域内就诊。科学精准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处置机制,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提供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兜底保障和困难救助政策,开展“一老一小一困”暖心关爱活动,健全留守和困境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启动建设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区蓓蕾托育中心,完善帮扶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确保生活兜底、监护兜底全覆盖。持续优化完善异地就医、门诊慢病、医疗救助等各项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大多层次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提升行动,完成980户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对1600户居家老人开展上门服务,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快城南殡仪服务中心和殡仪馆综合服务楼项目建设,构建多元化殡葬服务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提升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

八、坚持底线思维,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没有安全、一切归零”意识,以“万全之策”保证“万无一失”,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绷紧安全生产之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危化、建筑、燃气等高危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底线深入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全面加强“两客一危一货”安全监管,持续加大“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违法违规行为整治,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为抓手,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止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定准风险化解之策。切实加强税收征管,积极盘活存量闲置国有资产,千方百计壮大地方财力,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紧盯房地产、养老、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稳妥有序化解风险隐患。严厉打击扰乱金融秩序违法行为,持续做好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工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压实维护稳定之责。全面推进“八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提升司法为民服务水平聚焦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涉众型经济犯罪等领域,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州”。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在新征程上,我们将以刀刃向内的革新勇气加强自身建设,以寝食难安的责任担当履行职责使命,以只争朝夕的干劲状态推动工作落实,努力建设顺应群众新期待、适应发展新要求的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能力过硬的学习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开展基层调查研究,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确保各项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实际、更加顺应民心。始终保持能力危机感和本领恐慌感,不断加强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学习,着力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水平。

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确保行政决策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为,加强执法各环节监管,优化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

建设为民亲民的服务政府。坚持人民至上,树牢宗旨意识,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坚持把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甘当服务群众的“孺子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始终坚守为民情怀,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勤思富民之策,笃行富民之举,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政府。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推进数字技术在投资监督管理、财政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升政府经济调节数字化水平。加快数字机关建设,充分汇聚整合多源数据资源,拓展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估、风险防控等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持续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社会治理“一网统管”,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惠及于民。

建设勤俭节约的廉洁政府。持之以恒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顽疾,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投融资等领域专项治理,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取消无效或非必要支出、压减低效和非刚性支出、严控新增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的“稳日子”、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建设担当作为的实干政府。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把抓落实作为最鲜明的工作导向,坚持闻令而动、立行快办、一抓到底,坚决整治“内卷式”“躺平式”作风,决不允许“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观念,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快干、干就干好。

各位代表,甘州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重要关口期,开启新征程,我们重任在肩;实现新跨越,我们信心满怀;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心齐、气顺、劲足,蓄势待发;使命呼唤担当,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州而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